西山“天使”守护太原:穿上这身白衣,就要战斗

当国内疫情控制取得成效时,国外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回国航班经停太原,龙城医疗界精锐尽出,守护太原的决心,不言而喻。西山煤电一支支队伍挺身而出,白衣做战袍,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年轻人的责无旁贷和奋发担当。


这次,轮到我们去保护别人了

“我报名”——听说医院要派人驰援太原市汾东院区,90后李洋洋报了名。
支援湖北没能入选,她告诉笔者:“我没有结婚,爸妈身体都很好,我没有负担,这次成行把握大一些。”

果然如她所愿,她成功抢到了  “入场券”,成了西山煤电派出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的90后。

001.jpg

“非典那年我还是小学生,受人保护,现在我们90后长大了,轮到我们去保护别人了。”

汾东院区有5个病区,每个病区有18间病房,专门接受从海关送来的贴了“红标”的旅客。李洋洋负责位于7楼的病区,除了对每个病房进行消杀,还要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003.jpg

消杀工作,听着轻松,但唯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其中的辛苦。在隔离病房,光是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服就让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她还得给患者抽血、输液、送水、送饭,有时还得采集咽试子。
患者进入医院后往往压力很大,有位患者怀孕7个月了,老公带着孩子去了酒店隔离,她独自一人,情绪很不稳。
李洋洋了解到,这家人回国的时候家中食物只剩一块牛排,机票前前后后买了一个月,航班多次取消,一票难求。
看着患者和自己年纪相仿,李洋洋开导她,鼓励她。一个眼神也有力量,一句话也会燃起希望,就这样,这名患者重新拾起了信心,打起了精神。

对家里人,都没有这样照顾

回国航班经停太原,确诊患者送往第四人民医院,比患者先来一步的是枕戈待旦的白衣战士,机场是阵地,不容有失,病房是战场,务必胜利。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了英雄聚集之地。

004.jpg

“我从报名到出发心里没有恐惧,但当我进了病房,面对患者的时候,头两天心里是紧张的,也怕自己被感染。”来自西山总院内分泌科的护师鲍丽娟告诉笔者,“说不害怕是假话,但是也容不得我们害怕,身上的白衣就是用来战斗的,如果没有参与这场战斗,我会觉得遗憾。”
在第四人民医院,只有穿着防护服才能进入的病房被称为“红区”。在红区里,鲍丽娟每个班要负责12个病房,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护工、清洁工、快递员、送餐员。只要病人需要,什么活都可以干。

“你好,可以帮我倒一下尿盆吗?”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患者,鲍丽娟没有丝毫犹豫,连续数日帮助患者倒尿盆,“我对家里人都没有这样照顾,但是他们没有亲人在身边,我们就是她们的亲人。”鲍丽娟告诉笔者。

002.jpg

汗蒸馆般的工作环境,不到两个小时衣服必然湿透,她和患者聊家人、聊天气,她用乐观感染患者,也激励着自己。看着患者能下地活动了,脸上愁眉舒展了,鲍丽娟倍感振奋,更让她高兴的是,患者们一个个从阳性转成阴性,病房越来越空,她觉得也挺有成就感。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没有什么比病人康复更让人高兴的了。

不接触患者,却离病毒最近

一个月前,她还是首次出征的新兵,一个月后,她就成了太原市卫建委钦点的老将,她就是两度出征,来自西山职工总医院检验科的检验师温芳。

如果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是“主力军”,那么医学检验人员就是“侦察兵”,温芳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她告诉笔者:“我会用最快速度揪出病毒,当好侦察兵,为临床一线做坚强后盾。”

006.jpg

2月14日,她前往第四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事关患者的去留问题,不容有误。这项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从收标本开始到30分钟56℃灭活、编号、加样、提取仪提取,再到扩增,全程需要6~8个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在此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否则不仅会造成检测报告有误,自身也有被感染的风险。

PCR实验室,对通风有一定的要求,在疫情严重的寒冬时节,窗户也是开着的。温芳告诉笔者:“刚去的时候,浑身冻得僵硬,手上还得不停地喷酒精,假如出错,就得重来,试剂挺贵的,关键是时间耽误不起。”

005.jpg

3月24日,温芳刚刚结束隔离休整,三天之后,接到太原市卫建委通知,便再次披上“侦查兵”的战袍,转战太原市中心医院。在那里,她依旧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面对着送来的咽、鼻、便标本,默默地坚守和担当,为临床一线做着 “幕后英雄”。

纵使口罩磨破脸颊,汗水湿透衣背,她们依然奋战在一线,挺身在前沿,在最危险的防疫阵地昼夜拼搏,用一身白衣,守护着家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