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力的生力军 ——记物资供应分公司矿用设备修造厂的90后青工


走进物资供应分公司矿用设备修造厂,厂房有这样一句标语“企业的成功来自于每一位员工的付出”,而其中作为生力军的90后是怎样一个工作状态呢?让我们走近他们,看看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成长故事。

0101.jpg

不一样的“花火”

早上8点多钟,焊工车间里的电风扇在不停转动着,穿戴着劳保护具的申辉,正在焊床前对着单体支柱认真地焊接着。

高温、噪音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是电焊工这个特殊工种的工作特点,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而1993年出生的申辉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5年。他说,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

支柱焊接是液压支柱生产的重要一环,申辉发现,油缸加长度坡口角度为45度时,如果焊接两圈,偶尔会出现焊缝渗液情况,如果焊接三圈,焊缝成形过高不美观。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查阅资料并与技术员和厂领导研究讨论,在将坡口角度改为30度的基础上,配合调整焊床转速,解决了成品漏液、焊缝不美观的问题。他还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在焊床上加装液压支架、解决焊枪跑道与工件平行等方法,改进了焊接平台和焊接方式,经过数次试验和改良,平均日焊接量由65根提高至80根,焊丝利用率也由80根/盘提升至110根/盘,大大提高了焊接数量和焊丝的利用率。

当有人问他工作是否辛苦时,申辉总是笑着说:“年轻人就应对自己有要求,也应该对未来有追求。”看着他被焊接电弧烤得褪色的工作服,真像一朵绽放的“花火”。

 0102.jpg

漂移的叉车

“开叉车可是个技术活儿,要有超强的车感,娴熟的驾驶技术,还要眼明手快,看到师傅开着叉车载着货物在车间与库房里灵活得像在水中游,别提多羡慕了。”回忆起当初刚接触叉车时,1995年出生的韩伟意犹未尽。

初学开叉车,韩伟在运送货物时常常是费时费力效率不高,为了尽快提高驾驶技术,他查资料学习叉车的专业数值计算方法、技术要领等专业知识,虚心求教实操技巧,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在厂区、车间实操演练。经过一番力,韩伟的技术突飞猛进,笨重的叉车在他的操纵下变得十分灵活,在厂区里自由穿梭就像赛车飘移。

厂里生产任务紧的时候,叉车的使用更加频繁,韩伟常常满负荷工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一年干下来驾驶行程将近上万公里。夏天,驾驶室像一个蒸笼,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再干,干了再湿;冬天,驾驶室像个冰窖,穿再厚的衣服也是寒气入骨,但韩伟没有任何抱怨。他说:“都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我不这么认为,来厂四年多,我先在机加工做镗钢、倒角,现在又开叉车,每个岗位都很辛苦,但每个岗位也很锻炼人,因为这些经验,我从普通职工、副组长到组长,我感到特别有成就。”

0103.jpg

闲不住的人

刚吃完午饭,张科杰像往常一样走进车间,驻足液压支架销轴产品前,琢磨怎么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1991年出生的张科杰是个闲不住的人,作为技术员,他投身技术革新,专研机械设计,努力为厂里创造效益。

去年,厂里承揽了液压支架销轴加工项目,张科杰经过观察试生产情况,发现加工工艺和工序设计存在诸多弊端,职工辛苦不说,效率还低,既容易损坏配件还有安全风险。为了优化技术,他外出学习、查阅资料,利用空闲时间绘制图纸、改进参数,别人午休他在车间制作元件、调试机器。经过反复实验,最终通过改造爪盘、设计销轴打眼专用工装、金属带锯床切割下料、提前做好销轴机加工准备这四项措施,基本实现了流水线作业,不但提高了销轴的产量和成品率,缓解了职工劳动强度,产品质量还得到了客户的赞誉。

目前,他又把目标放在材料节约和改进工艺装备上。他说:“年轻人就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样才能不辜负厂里的信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青年是企业的生机和未来,这些努力拼搏、刻苦敬业的90后已经成长为厂里的中坚力量,他们将继续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