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之路 越走越远——记西山煤电十大杰出青年、机电厂煤矿机械装备设计研究院技术员王广桢

0101.jpg

“对技术很执着,特别有想法,个人成长很快,贡献很大。”这是机械所所长李岩眼中的王广桢。今年5月8日,王广桢荣获西山煤电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带着好奇,笔者前往机电厂采访了王广桢。

0102.jpg

第一次受到重用

2018年11月,西山煤电招聘了192名大学毕业生,王广桢是其中的一位。毕业后,他独自一人来到西山煤电,能否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来到机电厂的第一个晚上,他想,环境艰苦就艰苦点吧,先干出点成绩再说吧。

机电厂对新来的大学生视若珍宝,安排他们到车间轮岗,让他们全面掌握产品、设备和工艺流程。作为机械专业研究生,王广桢理论功底扎实,工作上手很快。通过三个月轮岗,他被辅助运输分厂借调,主持开发综采工作面智能辅助运输成套装备与技术项目。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杜儿坪矿综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劳动强度大、成本大等问题,提出一种行驶于柔性挂接于巷道顶部的I140E单轨轨道上的悬挂式智能辅助运输系统,以液压为动力,自带制动装置,高度集成设备自移、电缆自移、电缆回收等功能,通过与开采系统串联,实现与采煤机、转载机的联动,减少人为操作。

接到任务后,王广桢信心十足,他与项目伙伴多次到矿上,深入综采工作面了解辅助运输情况,与工人探讨哪些设备操作不便、存在哪些安全隐患。经过多次走访,经过反复修改方案,最终确定综采工作面智能辅助运输成套装备与技术的整体方案,并研发出了相关产品。

0103.jpg

他研发的产品得到认可

“一个好的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应该是有灵魂的,否则就是一堆废铜烂铁。”王广桢经常这样说。怎样让机器运转更安全?怎样减轻矿工劳动强度?这是王广桢经常考虑的问题。

西山煤电的瓦斯抽采工作面普遍存在水资源不能有效回收利用、清理井下水仓费时费力的问题。王广桢研发井下煤泥水自动分离设备,实现了水煤分离,使得水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回收利用,降低了瓦斯抽采成本,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由于该项目需要从瓦斯抽采工作面、井下水仓收集煤泥水样品以测量样品比重,他就辗转各矿瓦斯抽采工作面、井下水仓、选煤厂,分点取样。他组织小组人员商讨、论证、查找资料,每天工作到晚上11点。通过对比,王广桢最终选定离心分离方式。本以为处理方式选定了,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但是最终发现还是处理不了,因为煤泥水比重太大,粘度太低,颗粒太细,不易聚集。后来通过建立设备模型进行模拟、仿真,调节设备内部结构,改变倾角、长度,增加转速,最终确定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值。经生产调试,在杜儿坪矿新华风井地面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今年1月到厂设计院后,王广桢刚开始利用软件画图、建模时,遇到不少问题,每次他都要诚恳请教,“王姐,这个技术材料在哪儿放着呢?”“李哥,那个支架参数怎么来的?”问得多了,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但师傅们不厌其烦地为他讲解。就这样,通过一点点的询问、一点点的琢磨,王广桢成长并进步着。

0104.jpg

年纪轻轻就挑起了大梁

今年2月复工后,王广桢承担了ZY5000支架电液控改造项目,独立设计抬底机构,优化电液控元件布置位置。项目开始实施时,王广桢一头雾水,要想让液压支架取消人工操作,什么元件能够实现这些动作?如何搭配元件实现液压支架一键启动?为了弄明白这些原理,他不停往装配车间和修理车间跑,比对着图纸和实物的区别,一次次摆放元器件的位置,一点点计算零部件的位置和尺寸。

王广桢十分谨慎地变动着零部件的位置和尺寸,毕竟是第一次尝试ZY5000液压支架电液控改造,如何在顶梁上布置阀组,如何布置电源,如何布置元器件和液控阀,都没有先例。特别是布置阀组位置时,既要考虑最低位置不能与刮板机干涉,又要考虑运输状态为抬底机构空出空间,到底前移多少尺寸,才能保证二者位置合适又不影响胶管铺设。经过精确计算,王广桢最终确定了阀组固定方式和固定位置。方案确定以后,在试制阶段,他在组装车间拿着自己设计的图纸,又开始考虑,哪个地方需要焊接阀座,哪个地方需要焊接耳板……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ZY5000电液控改造最终定型并开始量产。

王广桢是一个把别人逛街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的人。休息日,他也会跑到办公室对着电脑查图纸,拿着计算机测量设备尺寸。这些年,王广桢的项目获得过西山煤电首届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得过山西省创新方法大赛亚军,还代表山西省出征2019全国创新方法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他的路走得越来越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