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曲矿:管理虽闭环,温暖不间断

自疫情发生以来,东曲矿积极落实防疫政策,实行闭环管理。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矿区里一个个暖心故事不断发生……

再累再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干

11月21日晚19点56分,东曲工人村17号楼一位住户在业主群里发出求助信息,引起物业管理科科长孙培军的注意。

这座楼是疫情高风险区,一层居住着两名老人,由于下水管道堵塞,影响了生活起居。

看到消息后,孙培军立即带人前往查看,他们身着防护服,下到污水井,在狭窄的空间连续作业,及时解决了住户的困难。

在小区封控期间,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住户缺少婴儿奶粉或药品的;有心脏病、肠胃病等身体突发不适需要医疗救助的;有家里开不了锁、管道漏水需要及时维修的......物业管理科工作人员都会一一帮助解决,有时还是凌晨出动,深夜归来。 

为确保封控区域生活垃圾 “日产日清”,该科每个班次工作人员都要穿着防护服逐楼清理生活垃圾,有时一干就是一天。

“再累再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干,既然干了,就要认真干好。”科长孙培军说道。

深夜食堂不打烊,大家都想来帮忙

夜里3点多的职工食堂灯火通明,员工们洗菜、切菜、炒菜……在锅碗瓢盆交响乐中,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了坚守岗位的职工手中。

“我们职工食堂和班中餐食堂一共有12个炒菜师傅,每天要准备3600多份工作餐。”后勤服务中心主任董智俊说,“虽然备餐压力很大,但是服务好驻矿职工,保证用餐,再辛苦也值。”

“您好,师傅!食堂是不是缺人?我们想下班后过来帮忙。”该矿安装二队四名职工在食堂就餐群里问到。

为确保每位职工吃上热乎饭,该矿通过党员干部上“前线”、吸纳“义工”帮厨、灶台24小时“开机”、班中餐食堂与职工食堂划分供餐责任区等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及时供应。

职工食堂只有两台电磁灶,不能满足炒菜需要,该矿紧急增补两台新能源燃气灶,大大缓解了炒菜问题。

为解决二班职工的用餐问题,该矿工会井口服务站想尽办法为每一位深夜升井的职工提供晚餐,由志愿者组建的“火头军”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结束,做到了“深夜食堂”不打烊。

 “请大家保持两米间隔,有序排队打饭。”食堂广播循环播放着温馨提示。各单位取餐代表间隔取餐、秩序井然。

为确保职工“舌尖”上的安全,该矿严把食品采购关,盯紧食品加工环节,同时通过定时消杀、采用一次性餐具、鼓励错峰取餐、取消堂食等有效措施,保证职工用餐安全。

让驻矿兄弟有网上,为防疫保供提供信息支持

疫情发生后,原本可以居家办公的信息中心王虎,安顿好老婆孩子之后,收拾了些随身物品就赶到了矿上。

“很多职工吃住在矿上,得让大家有网上。”王虎和同事们为驻矿职工的临时住所布好了无线上网系统。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矿井的安全。

封闭管理期间,信息中心8名驻矿人员成立临时小组,由原来的专业分工转变为统一行动,全面投入应急会战。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了井下18312工作面监控视频安装,天眼工程监控系统安装、调试,无人值守磅房升级改造工程3.8KM光缆的敷设、熔接等工作。

疫情期间,很多会议都由线下变为线上,为保障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防疫保供指令及时下达,信息中心调试视频会议15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人人都是螺丝钉,哪里需要钉在哪里

“临时通知,需要五名采集人员上门采集……”

晚上8点半,该矿采集员微信工作群发来消息。

“我可以,在哪?”地测科职工王鹏飞第一时间回复!已连续奋战近12个小时的他匆匆吃完饭又奔赴“战场”。

“我现在正往回走。”供应科职工汪建军又从马兰滩折返回采集点……

“人够了么,家里孩子安排好了,能去。”多名女职工巾帼不让须眉。

凌晨的东曲,一群身着防护服,手持消杀设备的“大白”,伴着轰隆的机器声,对矿区进行消杀。

他们既是东曲矿职工,也是古交市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队队员。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前往需要消杀的古交高速路口、隔离酒店等重要场所开展防疫工作。消杀机一启动,轰鸣声最少也要在耳边萦绕两个小时以上。

这就是东曲矿的职工,困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在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中,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