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在巷道里乱飞,油花在设备上撒欢,浮煤堆成了山包……时隔5年,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掘进五队队长李海涛想起当队长第一天来到掘进五队的工作面时,那一片狼藉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新队长上任“三把火”2011年,“90后”李海涛从采煤专业毕业后来到煤矿工作。他扎根煤海摸爬滚打,从一名支护工成长为生产副队长。井下跟班的时候,人少了他上手干活,人多了他就忙着检查设备。
正当李海涛在生产副队长的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2018年9月,他被马兰矿委以掘进五队队长的重任。那天上午刚宣布了队长的任命,李海涛就换衣服下井,看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
李海涛回想起当时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我第一天当队长,队里只有5个人到岗,那段时间矿领导说看看开拓一队和掘进五队,哪个队组先解散。”
大家的心思不在工作上,干不出活,生产任务完不成,挣不到钱,于是更不想好好干,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队组成了一盘散沙。李海涛看了看当时大家的收入,工人月收入到手4000多元,副队长6000多元。他说:“掘进可是一线,别说普通工人了,我都不干。”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李海涛“烧”向了不按时上班的人。他挨个给这些职工打电话,一个个面谈。他说:“别的队组挣得多,咱们不能混日子,愿意跟我干的,我一定带大家干出个样子来,咱们一起提高收入;不愿意干的、想混日子的,不好意思,要么另谋高就,掘进五队不养闲人。”
“第二把火”放在了工资考核分配上。李海涛合理分配工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掘进五队,没有关系户。”李海涛说,“找过我的,想让照顾一下的,我都拒绝了。因为工人下井工作都很辛苦,我不能搞特殊。”
掘进五队党支部书记张鑫说:“大家信服李海涛是因为他奖罚分明,干得多挣得多,干得少挣得少,哪儿都挑不出毛病。”
在李海涛的动员之下,掘进五队慢慢有了活力。“咱们不能混日子,干工作不能凑合,要干就得干好。”李海涛的“第三把火”放在改善作业环境、提升工作面的标准化水平上。
掘进五队工作面上的防尘网又挂起来了,洒水也勤起来了,大家逐步养成了好的工作习惯。伴随着工作面规范化、线性化、明亮化、清洁化管理,放眼望去灯具、牌板吊挂整齐,锚杆摆放横平竖直。
带领炮掘队组成标杆“许多年轻人来煤矿工作不久就离开了,但李海涛勤奋好学,坚持了下来。”马兰矿工程区党总支书记韩志勇说,“李海涛年轻有想法,边干边学进步快,摸索出了好的管理模式。”
针对掘进五队的实际情况,李海涛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他推出了班前、班中、班后“三强调”标准化。结合本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紧缺,新工人思想活跃、基础较差等难点,开展“老少配”,班长工龄长、资历深,老人多传授经验,副班长青春年少、勤劳好学,年轻人多学习新技术,操作新设备。通过老少互补,促使老少干部互相沟通学习,也为队组培养了后备力量。
在煤矿,一般哪里干得好,现场会就在哪里开。在马兰矿,炮掘队组是小队组,一般负责开口、收尾等辅助性质的活,可是在李海涛的带领下,掘进五队这个炮掘队组干得有模有样。马兰矿的掘进工作面现场会开在了炮掘工作面,开在了掘进五队的地盘上,全矿的掘进队长和搞标准化的区长都去掘进五队的工作面参观。李海涛告诉笔者:“我们当时打巷道,比机掘队组还整齐,都是大家用洋镐修的。”
以往炮掘的月进尺只有60米左右,在李海涛的带领下,炮掘月进尺突破了130米。他上任仅仅一个月,工人们的月收入达7000元,两个月后突破了8000元,一年后月入过万。
变身快速掘进队组显身手2020年,掘进五队由炮掘队组变成了机掘队组,而且还是马兰矿第一个快速掘进队组。挑战和压力随之而来,李海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和奋斗。成为机掘队组后,掘进五队首先面临的是人员短缺、班次短缺、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以前一个班大约6个人就能干,现在光一个检修班就得8个人到10个人,开拓一队解散了,给我们分过来10多个人。”李海涛说,“当时队伍里主要是原来从事开拓、矿建的人,开过掘进机的没几个。”身为队长的李海涛只能手把手地教,因此他选择每天上早班,经过2个月的时间,终于带出了能独当一面的掘进机司机。
“李队长为人实在,在安全上安排得很细致。”掘进五队副队长郑延军告诉笔者,“他和别的队长不一样,他在井下打锚杆、开掘进机,还手把手带新人。”
2021年2月,掘进五队开始上滑移支架快掘设备。面对新设备,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井下条件差,大家安装经验少,安装难度陡然增大。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那段时间,李海涛早晨5点半左右来到队里开班前会,7点下井,每天都在井下钻研安装的细节并提前进行模拟试验,等到晚上洗完澡回到家已经是10点多了。
因为设备要和掘进机配套使用,但两者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安装后的调试原本需要半个月时间。李海涛和掘进五队成员靠着充足的准备、通过严密的合作,仅用4天就全部安装完毕,加上厂家的验收、调试,总共用了7天。这个速度让厂家为之震惊。
经过近一个月的披星戴月,李海涛的付出有了收获,安装完毕后的快速掘进设备大显身手,仅用当月的剩余时间,他们就完成了80米的进尺。
挑战智能化掘进创佳绩2021年底,马兰矿智能化建设蹄疾步稳,准备推广使用八臂掘进机。矿领导几经考虑,决定把任务交给李海涛:“年轻人,这是个挑战,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完成任务。”
就这样,李海涛和他的掘进五队开始征战南下组煤18508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最初我心里还在犯嘀咕,因为大家都说10个新工艺,9个用不成。”李海涛告诉笔者,“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现在看来大家各方面都受益了。”
八臂掘进机带机载保护,以往打锚杆用的是风动锚杆机,噪音大、煤尘大,工人们打锚杆的时候得用手扶着,遇见条件不好的时候也不能躲开,现在只需要手拿遥控器处在安全的地方就可以操作了。
由于工人对新设备生疏,使用经验不足,导致在施工18508辅运巷工作面过程中出现锚固部滑架推移不畅、马达及动力头漏油、智能化系统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李海涛立马带领职工加班加点对八臂掘进机进行现场改进,优化液压系统,使八臂掘进机更好地适用于井下工作现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月进尺由原来的230米提高到330米,职工作业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系数大幅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他们施工的18501皮带巷工作面通过了省、市能源局及山西焦煤集团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中级验收。
2022年,李海涛所在的掘进五队安全生产全年无事故,工程质量月月拿“金牌”,指标任务完成再上新台阶。
“马兰矿整个8号煤的日进尺、月进尺纪录都由掘进五队保持着。”李海涛说,“大家的劲头很足,我们走上了良性循环。现在我们队工人们出勤正常,大家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刘志彪 温洁)
编辑手记李海涛这个掘进队长可谓临危受命。上任第一天,几十人的队伍只有5人到岗,大家心思放不到工作上,井下作业环境越来越差,碰手碰脚的事情也多起来。队伍成员进入干不出活、挣不到钱、更不好好干的恶性循环。如何盘活并管理好这样一支一盘散沙的团队?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李海涛挨个队员做动员,奖罚分明,以“老少配”的方式培养后备力量,遇到人才短缺就手把手带新人。这才有了工程质量月月拿“金牌”,指标任务完成年年上新台阶,职工收入节节攀升。队组从炮掘队重组成机掘队,如今又迎战智能化掘进,李海涛带领着大家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攻克,队组成员工作劲头很足,走上了良性循环。
李海涛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只要肯攀登,世上无难事。矿区年轻人不仅能够踏踏实实扎根一线,还能直面困难和挑战,担起煤矿发展路上攻坚克难的重任。期待看到更多像李海涛这样的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