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报】官地矿“乌金乐队”以年轻的方式奏响煤海赞歌

017.png

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有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不仅用双手开采着“乌金”,还用音乐抒写着对煤海的深情。这支队伍就是官地矿“乌金乐队”。 

这支由一群热爱工作、热爱音乐的大学生职工组成的乐队,正以年轻的方式,奏响煤海赞歌,传承新时代矿工精神。

因音乐结缘成立乐队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努力……那一条曾艰苦奋斗过的巷道和煤壁,只有回到井下才能找到我自己……”近日,官地矿多功能会议室里回荡着“乌金乐队”队员们深情演绎的原创歌曲《矿工师傅》。 

“这首歌曲是我们几个刚刚创作的,主要是想感谢煤矿职工的辛勤付出,也是对这片煤海深情厚谊的真挚抒发。”“乌金乐队”主唱赵裕文笑着说,“乐队的名字寓意着乐队如同乌金般珍贵,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赵裕文是官地矿的一名瓦斯检查员,平时在井下采掘工作面或井巷中使用监测仪器仪表等检查瓦斯,因为肩负安全生产重担,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升井后,赵裕文活泼的一面便展现出来。他喜欢用音乐来充实业余生活,并一直有着成立乐队的梦想,当他发现好多同事和自己一样热爱音乐时,“乌金乐队”的雏形便形成了。 

2023年,8人组成的“乌金乐队”正式成立,有主唱兼键盘手赵裕文,歌手杨子昊、赵志军、高培榕,鼓手杨凯,吉他手赵亨默、李强,贝斯手付磊。“成立这个乐队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音乐来传递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赵裕文说。

用汗水浇灌音乐之花

“乌金乐队”成员平均年龄 30 岁,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穿上工装、戴上安全帽,他们是新时代的“煤亮子”,是矿井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脱下工装,走进排练室,他们是音乐的“弄潮儿”,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轻人。乐队不仅丰富了队员们的业余生活,更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找到了释放压力的出口。但如何平衡工作与爱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每天,在完成紧张的工作后,乐队成员们都会挤出时间进行练习。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或是周末等空闲时段,就聚集在官地矿为他们准备的排练室内。排练过程中,乐队成员们有时也会遇到单位临时加班或个别人有事不能到场等情况。他们就腾挪时间、分小组练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磨合技艺,提升演奏水平,用汗水浇灌着音乐之花。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够专业,编排一首歌曲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我们坚信只要不放弃,属于我们的舞台就会越来越大。”鼓手杨凯分享了一次难忘的排练经历,“有一次,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出,大家连续排练了整整一个星期。那段时间,我们下班后就来到排练室,有时甚至通宵练习。虽然身体非常疲惫,有时候连说话都没有力气,但我们的精神异常振奋。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展现才华、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机会。最终,我们的演出非常成功,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用音乐传承矿山精神

“乌金乐队”不仅是音乐的创作者,更是矿山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编创的《官地幸福花常来》《奋战》《团结奋进方成功》《矿工师傅》等歌曲深受职工们的喜爱。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它们的传唱不仅丰富了职工们的文化生活,更激发了大家的干劲和热情。 

谈及创作过程,乐队成员表示,这些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赵裕文说:“我们在井下工作时,常常能感受到那种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氛围。这些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矿山精神的内涵,所以我们想把这些感受融入歌曲中,用音乐来表达我们对矿山精神的敬仰和传承。” 

吉他手赵亨默补充道:“在创作这些歌曲时,我们注重挖掘矿山文化中的正能量元素,将那些激励人心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融入旋律和歌词中。我们希望这些歌曲能够激发职工的斗志和热情,激励大家在工作中更加努力、拼搏。” 

这些歌曲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矿内区队会议室、慰问演出现场,还是矿外的各项文艺演出中,总能看到“乌金乐队”的身影。他们每一次表演都深深触动着职工及家属们的心。 

如今,“乌金乐队”已经成为矿山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煤矿职工奋发向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奏响了煤海赞歌,为矿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