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人报】精品背后是匠心——金信公司荣获两项煤炭行业大奖探秘

019.png

2024年12月6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金信公司档案室里,总工程师王振林把两块闪闪发光的奖牌轻轻放在陈列架上。

看着新增的2024年度煤炭行业建设“质量精品工程”和“质量经典工程”大奖,王振林感慨万千。作为煤炭行业里的建筑企业,“金信人”依靠扎实过硬的作风和专业精湛的技术,打造出精品工程,在戈壁滩上建起筒仓,在大海边上建起筒仓。而这背后蕴含的是满满的匠心。

戈壁滩上建筒仓

回忆起2020年5月公司远赴新疆哈密三塘湖矿区,承建石头煤一号露天煤矿一期产品仓工程时的点点滴滴,当时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卫兵依然记忆犹新:“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但我们所在的地方,大风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一时间还真适应不了。” 

入场后的困难更是接踵而至:工程位于沙漠戈壁滩,距乌鲁木齐650公里,材料运输困难;两个直径25米的产品仓是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但距离遥远,太原本部的设备资源难以利用;工期短、要求高,若采用现有传统锥壳工艺施工,技术安全、工期和效益都难以保证…… 

这个有着军人血统和煤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团队,为解决运输难题,从技术上选择安全可靠、质量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的办法,提出采用钢丝绳索网支撑锥壳结构设想,选定下挠式曲面正交索网承重结构方案。 

120公里的戈壁荒漠,最热时气温高达50摄氏度,项目部为大家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实行错温施工;遭遇特大风天气,及时按下施工暂停键,并安排技术人员加强安全巡检……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提前圆满收官,得到了建设单位一致好评。 

与传统技术方案相比,“金信人”自主创新探索的锥壳钢丝绳正交索网模架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节约了大量钢材,减少了人工和大型机械投入,缩短工期45天,降低成本约300万元。该项目一举夺得2024年度煤炭行业建设工程“质量精品工程”奖牌。

大海边上起筒仓

在山西焦煤日照配煤基地,6座巨型筒仓依海而立。建筒仓,对“金信人”来说是轻车熟路,但将筒仓建在大海边,还是第一次。 

从2019年中标那一刻开始,大家就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 

从进场时的杂乱无章到打桩施工时遭遇塌孔,再到确定滑模方案,“金信人”始终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终于将 一项目建成了2024年度煤炭行业建设“质量经典工程”。 

王振林说,那时,大家一门心思忙项目,吃住在工地,白天忙施工,晚上定方案。他拿出当年的笔记本,页面已经变得皱皱巴巴,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日照每天的潮汐时间、每次会议的讨论项目、设计施工方案简图等。为解决塌孔问题,他们与设计院反复沟通施工方案,采用钢护筒跟进施工方法,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预埋件的施工质量。 

在滑模工艺上,究竟采用刚性滑模还是柔性滑模?为此项目部算了一笔账,从工程量、价格、损耗、工序、工期等多方面比较,最终选定漏斗以下采用单位自有柔性钢模板支模进行倒模施工,漏斗上部采用刚性滑模施工的方案。 

工程管理部部长贾晓虎告诉记者:“在浇筑过程中,我们每天都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方案,防止胎模受不对称侧压力的作用产生移位。” 

最终,“金信人”用6个月的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如今这六座筒仓已成为日照海边的标志性建筑。 

虽然是煤炭行业里的建筑企业,但“金信人”一直都在用躬身入局、敢于破冰、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匠心,把智慧倾注于一道道难关里,打造精品工程,让精品成为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