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创新领航—— 六论学习贯彻山焦西山二十四届二次职代会暨 2025 年工作会精神

在屯兰矿智能化工作面,矿工轻点屏幕便能唤醒地下300米深处的"钢铁矿工",液压支架如同"智能卫兵"精准守护采煤机前行。这样的场景,恰似农民用无人机播种取代弯腰插秧,既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更是发展思维的跃迁。西山煤电以数智化、装备升级、技术创新构建的"铁三角"战略,正在将传统矿山的"铁镐精神"升华为"数字智慧",为企业开辟出转型发展的新航道。

数智转型:给矿山装上"中枢神经"

当斜沟矿的采煤机学会"自主巡航",当杜儿坪矿的定位系统能追踪职工"厘米级移动",智能化改造已从技术概念转化为生产力革命。晋邦德矿的远程监控如同"电子管家",实时监测设备健康;太原选煤厂的智能装车系统好比"自动收银台",精确计量提升效率——就像给老宅子安装了智能家居。智能化工作面单班减员6人、效率提升35%的背后,是矿工从"汗流浃背"到"运筹帷幄"的转变,如同马车夫转型成为高铁司机,劳动形态正在发生质的飞跃。

智能化不是冰冷的机器替代,而是将矿工从高风险环境中解放,正如汽车替代马车不是淘汰车夫,而是培养驾驶员。当智能化工作面全线开启,每个矿工都将是智慧矿山的"指挥官",数据屏幕就是新时代的"矿灯"。

装备升级:为安全生产铸就"钢铁脊梁"

屯兰矿引进的盾构机犹如"穿山甲",它将翻倍提升开拓效率,矿工也将告别"打眼放炮"的危险作业。这好比农户升级农具,用联合收割机替代镰刀,既保丰收又护安全。官地矿的"去绳化"运输改造,如同将崎岖山道变为高速公路,胶轮车、单轨吊组成的物流体系,让物料运输从"肩扛手抬"变为"智能快递"。而胡岩刁变电站的双电源建设,恰似为矿井装上"双引擎",供电稳定性提升带来的是生产节奏的从容。

装备迭代如同给老矿工换上机械外骨骼,不是否定传统经验,而是放大工匠智慧。就像老师傅的宝贵经验融入智能系统,老矿区的装备升级正在书写"老树新枝"的传奇。

技术创新:在黑色资源中绽放绿色光芒

矸石山自循环取热技术的应用,让曾经的"烫手山芋"变身"绿色充电宝",屯兰瓦斯电站每年减排二氧化碳 44万吨,相当于3万多公顷森林在呼吸,如同巧手主妇将剩饭酿成美酒,把生产废料转化为发展动能。"110工法"与水力压裂技术的配合,则像老中医的精准针灸,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同时守护地表生态。快速验煤机器人的投用,更让煤质检测从"手工称量"升级为"智能扫码",质检效率提升如同网购物流从半月达提速到次日达。

技术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空中楼阁,而是解决实际痛点的"及时雨"。就像智能手机整合相机、钱包、地图等功能,矿山技术革新正在打造安全、高效、环保的"全能工具箱"。

站在能源革命的历史交汇点,西山煤电的转型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代名词,用新质生产力重塑生产流程,老矿区也能焕发新生机。当95后技术员在集控中心调试算法,当三十年工龄的老师傅指导智能设备维护,西山人正在共同绘制"传统+现代"的融合画卷。这启示我们:转型攻坚没有旁观者,每个岗位都是创新阵地,每次操作都是数据源泉,新时代矿工将在守护"黑色乌金"的同时,培育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