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娘子军”——充电队。16名女职工承担着全矿4000台自救器和3600盏矿灯的维护重任。她们以细腻与坚韧,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生产“巾帼防线”,守护着矿工的生命安全。
党员带头,筑牢安全“前哨站”
“矿灯是矿工的‘眼睛’,自救器是井下的‘保命符’,咱手里攥着的是兄弟们的安危。”充电队副队长魏晓莉一边熟练地检查矿灯线路,一边向记者说道。
每天清晨,女工们便开启“地毯式”巡检:查看自救器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卡扣是否磨损;检查矿灯电池续航是否达标……党支部书记郑兰指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检修数据,介绍道:“曾有老矿工开玩笑说‘你们比大夫看病还仔细’,但安全容不得半分马虎。”这些数据详细记录着近3年来排查出的2000余处隐患。
这支传承红色基因的队伍成绩斐然,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姚春红、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樊丽平等劳模标兵。由6名党员组成的“先锋岗”更是队伍的“主心骨”。在党员们的示范引领下,全队上下齐心协力,确保每一台设备性能完好、安全可靠,让“红色窗口”成为职工心中坚不可摧的安全堡垒。
传承创新,提升技术技能
在企业安全文化长廊,充电队女工们正在为上下井矿工演示自救器盲戴技巧,拆卸、佩戴、充气,整套动作在30秒内一气呵成。近年来,该队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构建起立体化的技能传承与创新体系。
结合工作实际,充电队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培训计划,涵盖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安全规范等多个领域。通过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活动,充分激发职工学习热情,促进技能传承。该队党支部书记郑兰在西山煤电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二名。在她的带动下,全队职工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定期开展岗位练兵、实操比武,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岗位成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此外,该队以“精益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强自救器和矿灯日常管理,大力推进修旧利废、挖潜增效工作。她们为每一盏矿灯定制“数字身份证”,详细记录着矿灯的生产日期、出厂日期、到矿日期、上充电架日期以及历次维修记录等信息。设备“退役”后,立即登记并启动修旧利废机制,将废旧零部件拆解、修复、重组,让废旧资源“重获新生”,既降低了维修成本,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贴心服务,搭建安全桥梁
在综采一队会议室,充电队的“安全微课堂”热闹开讲。队员们热情地喊道:“兄弟们注意啦,自救器背带卡扣要卡进第三格,跑起来才稳当!”队员们自编的安全快板、“三句半”,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语讲解设备使用要点,还现场演示“蒙眼盲戴”自救器,赢得矿工们连连称赞。
“无论是服务,还是设备方面,我们每月都会收集一线职工的反馈。”郑兰介绍道。队里设立的“职工微心愿”台账上,已经记录了13条建议。从调高灯柜高度以便于领取矿灯,到更换不灵敏的灯柜钥匙,每条建议都得到了落实和回应。
在充电房门口,“温馨供水处”的热水壶常年温热,“爱心缝补角”备着针线纽扣,还贴心准备了创可贴、鞋垫等物品。“他们在井下拼安全,我们在井上拼服务。”女工王文英将检修完毕的矿灯放回充电架时说道。这盏灯将陪伴矿工深入百米井下,而“娘子军”的守护,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从未间断。
从晨光中校验设备的专注,到深夜里检修故障的坚守,官地矿充电队的女职工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安全答卷。正如矿工们所说:“拿到她们检修的矿灯,心里就踏实;戴上她们维护的自救器,底气就更足。”这支“娘子军”用行动证明,安全生产的防线正是由无数个“严细实”的平凡坚守铸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