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铭矿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突破传统运输模式束缚。通过实施“皮带增加驱动改造”技术,井下带式输送机成功由“两驱”升级为“四驱”,实现“一条巷道一部皮带”的长距离连续运输,彻底改变以往超过1000米巷道需加装一部皮带的旧模式。这一革新让矿井运输系统更安全、高效、节能,为智能化矿山建设增添新动能。
在传统模式下,掘进三队48608进风顺槽工作面全巷长1800余米,按照原有标准需安装两部2×55千瓦带式输送机才能满足运输需求。然而,这种模式弊端明显:每增加一部带式输送机,就会多一个转载点,从而降低运输效率;同时,每班需增加一名岗位工,导致人工成本上升;此外,设备安装、检修成本及能耗也随之增加。
为应对这些挑战,西铭矿机电部组建攻关团队,对原有皮带系统展开“四驱动力”改造。机电部长解旭辉表示:“改造方案既要考虑提升运输能力和效率、保证安全性,又要尽可能节约成本。现在,巷道掘进一千米以内时,皮带仅需两个驱动滚筒;超过一千米后,再增加两个驱动滚筒,将四个驱动滚筒装置融合为一体,分段运行让设备更稳定。”
在改造过程中,团队为保障安全、提高效率,增设了防跑偏装置,合理布置调高架,并配备自移机尾。这一系列举措使改造后的皮带无需人工二次卸料,克服了巷道远、地形起伏大等难题,确保皮带“平、直、稳”运行,有效避免了过去两部皮带因二次落煤导致的堆煤、丢煤等现象。
6月份,掘进三队48608进风顺槽工作面已顺利实现“一条巷道一部皮带”。掘进三队队长王磊深有感触地说:“设备数量减少,安全风险点和事故隐患点也随之减少。转载点减少有效解决了堆煤问题,安全性提高的同时,设备检修维护成本和工作量大大降低,这项改造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实践证明,改造后设备运行电流最低可达15安,能耗大幅降低;每班减少一名岗位工,每月减少90出勤人次,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减少两部皮带机头的安装,降低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累计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减员提效等方面均有成效。此外,该设备采用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更简便,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通过精确传感器和两驱变四驱的技术升级,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对实现高产高进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