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厂:精细化管理麻花钻头 为“强经营”注入“廉动力”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国有企业降本增效任务紧迫。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机电厂金工车间紧扣“强经营”发展策略,聚焦提升成本、科技、市场“三大竞争力”要求,以麻花钻头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切入点,破解成本管控难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 旧钻头_副本.jpg

直面痛点:钻头消耗成降本“拦路虎”

金工车间是机电厂核心部件的“锻造车间”,承担着将金属原材料转化为液压支架、皮带机等核心部件的重任。钻孔是零件加工“必经工序”,70%以上零件需完成φ80以下铰接孔、螺栓连接孔等作业,麻花钻则是核心耗材。据统计,车间每月麻花钻采购成本占耗材总支出35%以上,成为降本增效的制约因素。

此前,麻花钻磨损后依赖人工用砂轮机刃磨,但受人员技能、设备性能、材料硬度等影响,磨损程度差异大。尤其φ50以上大直径钻头,若出现刃口严重崩缺、韧带损坏,手动刃磨难度剧增,大量钻头因无法修复沦为废材,既浪费采购成本,又占用仓储空间。

精准施策:三维发力啃下“硬骨头”

金工车间从制度、设备、资源复用三个维度发力,推动钻头管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让每个钻头都“物尽其用”。

制度层面,建立“直径+磨损程度”双重分级筛选机制,规范钻头流转。入库与回收时,按直径分φ50以下(人工刃磨)、φ50以上(专用设备刃磨)两类;按磨损程度分轻度(仅刃口钝化)、中度(刃口小崩缺≤5mm)、重度(刃口崩缺>5mm 或韧带损坏)三类。针对重度磨损的φ50以上钻头,创新“切割+专用刃磨”流程,减少非必要报废。

科技赋能上,自主修复MZW63100C群钻刃磨床,按钻头材质选配砂轮(氧化铝砂轮适配高速钢、金刚石砂轮适配硬质合金),使φ50以上钻头单支刃磨时间从20分钟缩至10分钟,不仅提升精度,更降低劳动强度。

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全面盘点废旧钻头,按“可修复/可利用/待丢弃”分类处置。可修复钻头按规范修复,可利用钻头“二次焕活”——柄部断裂的自制加长钻柄用于低精度加工,韧带略有缺损的改造成扁铲、简易冲头,解决积压问题,实现资源循环。

成效凸显:小耗材管出大效益

精细化管理效应逐渐显现。据测算,通过上述措施,φ50以上钻头报废率从40%降至15%以下,每月减少钻头采购成本约20%,年节约采购资金超12万元,同时释放仓储空间约15平方米。

更重要的是,这场钻头管理革新,为机电厂落实“强经营”发展策略提供了车间耗材管理样本——从小处着手抠细节、挖潜力,让每分投入都产生最大效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廉”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