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矿:成本管控“拧紧”效益阀

2.经营分析会_副本.jpg

每月经营分析会上,数据成为最有力的“发言人”。产量与投入的对比、同一地质条件下项目增减分析、各部门负责人现场“交账”……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该矿以“成本竞争力”为核心,构建起以“四个一”机制为代表的成本管控体系,即“一把手”主抓、“一条线”贯穿、“一张网”互动、“一盘棋”推进。推动财务管理从“一厢情愿”向“全矿联动”转变,实现效率与效益双提升。

从“糊涂账”到“明白账”:全面预算筑牢成本防线

“以前有些部门负责人不清楚自己花了哪些钱,年底拿着账单发愁,现在必须心中有数。”马兰矿财务负责人坦言。过去,预算执行中存在“年底集中报账、预算外事项频发”等问题,尤其是环保、消防等临时性事项年底突增,导致成本管控被动。

1.财务红头文件_副本.jpg

为此,马兰矿于今年5月修订《全面预算事项议事工作方案》,优化了“全面预算事项认定”机制,将矿井的经济事项细化为416类,分解至34个部门、40个队组,设置319项指标,实现“人人头上有指标、项项支出有来源”。所有预算新增事项必须经全面预算管理小组集体审批,该小组包括财务部、机电部、企管部、法律顾问室、生产技术部、物资供应中心、党政办、计划基建部等相关部门,“一家不签字,不予立项”,从源头杜绝无预算支出。

“一优三减”显实效:材料费每吨降5.24元

成本管控成果最终体现在数据上。最明显的是材料费——2025年1月至9月,较预算降低近千万元,吨煤成本下降5.24元。这得益于“一优三减”在生产系统中的深入推行。

6.职工到物资供应中心回收队领取相关物料_副本.jpg

治企如治家,得全员协力,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马兰矿遵循“先整理再改进”成本管控原则,坚信习以为常的习惯抠一抠能带来长远效益。“原来三个巷道优化为两个,减少一个巷道的投入,成本直接降了几百万。”该矿生产部负责人举例说。此外,井下材料回收复用也成为“隐形利润点”。截至9月,电缆、皮带等大型材料回收修复再利用,累计节约500余万元。皮带经修复“瘦身”(如从1.5米裁为1.3米)后重新投用,防爆开关等电器元件通过自修队伍实现“二次上岗”……这样既培养了自有检修队伍,又减少了委外支出,成本节省可观。

3.机电部修旧利废_副本.jpg

“以前委外修理,现在自己动手。”该矿机电部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修理41台设备,节约修理费24万元,约占全年修理费指标的3%。”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通过整形加固皮带机、整合变压器、优化供电线路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修不换、能省不花”。

4.机电部修旧利废教学_副本.jpg

激励机制同步跟上。参与自检自修的队组通过计件工资渠道获得奖励,如本月维修设备运转效果好,维修团队整体奖励1万元。“虽然不是按节省总额奖励,但有了激励,大家积极性就上来了。”该矿财务负责人说。

全矿联动、流程再造: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控”

5.保管员整理回收单_副本.jpg

“以前财务常被质疑‘管得太宽’,现在大家理解了我们是在帮他们理清账、管好事。”财务人员回忆推行初期的阻力。如今,各部门在签订合同前必须先核实是否有预算,无预算的项目无法推进后续流程。

该矿调度信息中心牵头建立“经营督导机制”,强化现场管理闭环。“调度人员下井督查,通报问题并跟踪整改,回收复用、废旧物资的管理通过强化经营督导机制,管控效果更加凸显。”

今年,马兰矿重点推行“零基预算”,所有预算项目从零开始论证,只保留最必要的支出事项。同时,针对制度缺失的问题,配套出台《机电成本费用管控考核管理规定》,对超支部门实施阶梯式考核。“以前超30万可能只罚两三千元,大家不痛不痒;现在考核力度加大,让大家感觉到‘肉疼’,自然就更谨慎。”“零基预算+刚性考核”的成果逐渐显现,成本意识深入人心。

成本管控是一场全员战役。从“财务单打独斗”到“全矿联动共管”,从“事后算账”到“事前控制”,成本管控的规范化倒逼马兰矿通过制度重构、流程优化与文化重塑,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本竞争力体系。正如该矿财务部门负责人所说:“管成本就像管家,账清楚了,大家心里才有底,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