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曲矿:电机车智能升级 让运输更安全高效

微信图片_20251114100652_副本.jpg

围绕提升“三个竞争力”目标,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曲矿聚焦矿井运输环节,推进电机车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加装智能感知设备、接入物联网等举措,有效提升了运输安全性与作业效率。

加装“智慧眼”,全程可视防隐患

升级后的电机车前后侧各安装了1颗4mm焦距、4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为车辆提供了前后180度的全景视野。视频信号通过井下千兆环网实时传输至运输调度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沿线隐患实时排查。

同时,摄像头旁增设的两对防追尾红外探头,可在3至100米范围内监测车距并自动预警。按当前最大车速计算,该系统可为司机提供前方约25秒、后方约9秒的制动反应时间,远超作业人员1.5至2秒的正常反应时长,从而有效降低追尾风险。

结合今年5月更新的防爆智能手机,该矿采用了“车载固定监控+手持移动监控”的作业模式,严格落实“无监控不作业”的要求。

接入“物联网”,调度定位更精准

依托千兆环网,电机车接入了物联网。其定位方式由依赖计轴器的区段定位升级为基站的精准定位,实时定位精度提升3至5米,信集闭运输调度系统运行更精准高效。

精准定位也带动了自动语音报站系统功能的升级,实现到站预报、精准报站、发车提醒和紧急停车提醒等类似城市智慧公交的功能。该矿运输一队党支部书记张佳介绍:“系统升级后,司机普遍反映红绿灯等待时间缩短了。完成同样距离的运输任务,出井更早,中途休息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明显降低。”

设置“硬闭锁”,规范操作守安全

在电机车驾驶室,新增了触碰式车门闭锁和红外座位闭锁。这两组闭锁装置直接与车辆控制器互联,司机必须关好车门、保持正确坐姿,车辆才能通电启动。此项举措用技术“硬规范”取代了以往依赖自觉的“软规定”,从源头上减少了因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松懈导致的违规操作。

配备“遥控器”,换道不停车提效率

在气动与电动道岔的基础上,电机车和道岔同步加装了车载道岔控制器。司机在50米有效距离内,通过按钮可实现“一键换道”,无需停车手动操作。机车司机景军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得停车扳道岔再返回,遇到连续道岔还需专人看守。现在按个按钮就行,能连续行车,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该矿33台架线电机车和8台蓄电机车的智能化升级已完成90%,测试工作均已顺利完成,剩余部分待定制配件到矿后即可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