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素珍,就是那个给矿工送水的大妈嘛。”50年的坚持,人们记住了她。
2004年3月16日5时,69岁的党素珍像往常一样打扫完小区的厕所,正要赶头班公交车到矿井口为工人们送水时,“咕咚”一声倒在地上……救护车把昏迷不醒的党素珍送到医院救治,被诊断为由于长期过度疲劳引起的脑梗塞。
“我再不能到坑口为矿工服务了!”党素珍醒来,关心的不是已然行动不便的身体,而是井下的工人们。
50年,她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她坚持做了50年。
1953年,党素珍随丈夫李万义来到西山煤电杜儿坪煤矿。当时矿上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她看到丈夫一钻进山肚子就是一整天,晚上回来又累又饿,非常心疼,就步行10里路到坑口给丈夫送水。工友们看到她,都围了上来:“嫂子,以后也给我们送水吧!”“行,那咋不行?!”这一句承诺,党素珍整整坚守了50年。
最初的几年里,每天凌晨4时,党素珍挑着一担开水往坑口走,一趟下来肩头磨起了血泡,日子久了,瘦弱的肩头磨起了厚厚的茧。后来矿区有了电车,闲不住的党素珍还是在凌晨4时出门,把家属区4个公用厕所清扫干净,5时挑着开水乘坐头趟电车到坑口。再后来,矿上在坑口附近挖了水井,建起锅炉房,党素珍就从锅炉房取热水送到坑口。
杜儿坪矿每天上早班的工人有近千人。冬天,党素珍备好3个保温桶,一桶白糖水、一桶茶水、一桶白开水。遇到雪天,她在开水里泡上生姜,为矿工们驱寒。炎炎夏日,她送上清凉败火的绿豆汤。
党素珍随身带着针线包,矿工从她眼前经过,扣子掉了的,拉住钉扣子,衣服破了的,拉住缝上几针。
50年间,党素珍自费订了十几份报纸,坑口阅报栏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党素珍阅报栏”;50年间,她自费买来录音机、喇叭,宣传安全知识;50年间,她在家属区、矿区的大街上制作了16块黑板报,3天换一次安全宣传内容;50年间,她为矿工义务服务,用坏12台录音机、两台卡拉 OK 机、300多盘磁带、两个麦克风、5个扩音器。加上每天用去的小米、绿豆、白糖、红糖、茶叶、针线、扣子等,每年,党素珍贴进去的钱不少于2000元。
实际上,党素珍的家并不宽裕,她是矿工家属,没有经济来源,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只靠爱人的工资维持。三女儿李改金回忆说:“大清早妈妈在家熬米粥,米粥的香味把我们5个孩子都馋醒了。我小声央求妈妈给我喝一小口,妈妈却说,‘那可不行,下井的矿工叔叔们还不够喝呢。’当时觉得母亲特别狠心,长大了才体会到母亲的伟大。”
党素珍的事迹温暖着矿区,感动了无数人。她是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公民道德建设十佳学雷锋标兵,全国好矿嫂、感动中国荣誉矿工、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获得者。
“妈妈获得的荣誉证书足有一柜子,我们都珍藏着。”党素珍的小儿子李军开抚摸着妈妈的奖状深情地说,“妈妈的一言一行,时刻教育和鞭策着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把奖状收藏好,把得来的奖金、奖品全部捐给灾区和有困难的人,她总说还有很多人比她更需要这些。”2014年10月6日,怀揣大爱的党素珍永远离开了她牵挂着的矿工兄弟们,“党素珍精神”成为一座丰碑,矗立在一代代矿工心中。
“天气凉了,喝些姜汤再下井吧。”“快把鸡蛋吃了,这样干活才有力气。”……初秋的太原清晨阵阵凉意,杜儿坪煤矿的井口却暖意融融。每天5时30分,“党素珍服务站”的家属协管员们准时出现在这里,为所有下井职工提供免费早餐,嘱咐他们注意安全。
服务站传承人李春娥动情地说:“虽然党妈妈走了,但服务站的工作不会停,我们要像党妈妈一样把矿工兄弟们照顾好!”
在“党素珍精神”鼓舞下,2007年“党素珍服务站”在杜儿坪矿正式成立,从此每年有300余名矿工家属到此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600多名新时代的“党素珍”先后来到党妈妈当初奉献过的地方,继续为矿工奉献爱心,延续着党妈妈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