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日报】傅昌旺:矿山铁人 绿化模范

image.png

在众多的西山楷模中,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他就是傅昌旺,全国首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地球转一圈,他上两个班”的“矿山铁人”。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在老劳模傅昌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他用朴实无华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撞击出愈加耀眼的“火花”——

1930年7月,傅昌旺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市董乡令归村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因家里穷上不起学,他很小就给地主放牛、放羊,受尽了苦难。1949年,18岁的傅昌旺背起门板加入了解放太原支前民工的队伍,冒着枪林弹雨,给解放军送给养、运伤员。解放了,傅昌旺和村里其他农民一样,成为土地的主人。满怀感激之情的他下定了决心:跟共产党走,为社会主义干。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傅昌旺在西山煤电白家庄矿工作的34年里,没有因病、因伤休息过一天。上世纪70年代,傅昌旺是全国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他带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矿山铁人”精神,成为全国煤炭行业职工的榜样。

已把全部心血倾注到矿山建设之中的傅昌旺,仍觉得对国家的贡献远远不够,认为党和国家给自己的荣誉和报酬太多了。因此,他不仅分外的报酬分文不取,就是分内的,除了基本工资以外,他也尽量不要。

据统计,1964年以来,傅昌旺先后做义务工5400多个;下井支援高产,他应得的补助粮700多斤、白面券600多斤,他1两也没要,就连国家规定的每班供应的一顿班中餐他也没吃过几顿,大部分吃的是自备的干粮。

1987年,傅昌旺退休了。刚闲下时,他坐在家里,望着墙上一排排奖状,琢磨着还要为党为矿山再做些什么。傅昌旺有上山晨练的习惯,看着光秃秃的山岭,他猛然想到:这么多年,自己往井下运了多少木头已经记不清,只知道一根根的木头运下去,一车车的原煤拉上来。几十年过去,煤多了,树少了,山秃了,水干了……一个朴实的想法涌上心头:“种树!”

于是,傅昌旺开始了绿化白家庄矿区南山的征程。30多年过去了,一片不断向大山深处延伸的“昌旺林”在他身后蓬勃茁壮。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今,傅昌旺在矿区南山植树16万多株,抚育树木58万多株,绿化荒山57亩。在绿化荒山的岗位上,傅昌旺还是当年那股劲!

如今,山青了,树绿了,傅昌旺已成为89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无法再像前几年那样每天上山种树了。但受“昌旺精神”感召,矿山不断有年轻人找到傅昌旺向他请教种树知识,接过他的铁锹、继承他的精神,继续绿化荒山。

“在师傅心里根本就没有‘私心’这两个字。跟师傅这样心地纯净、善良无私的人在一起,对我们的思想是一种净化。”说起傅昌旺的故事,张建设、田贵栓两个徒弟充满崇敬之情。

“师傅家里并不富裕,过年过节,组织上给他送的慰问金他全部交到矿上,一共攒下10多万元,矿上用这笔钱,以师傅的名义成立了‘傅昌旺助学基金’。”“汶川和玉树发生大地震后,师傅第一个跑到工会,先后捐款近万元支援灾区。可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极低,电视机除了看新闻一般不开,冰箱也是偶尔才用。我们经常跟他说,不用那么省,又不是掏不起电费。师傅却说,‘新闻里不是说有的地方还缺电嘛,钱是自己的,电可是国家的,能省一点算一点。’单位分配给他一套住房,他3年后才搬进去,因为他觉得‘还有比我困难的职工’。反正在师傅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说罢,两位徒弟不由地抹了抹眼角。

 如今,南山成为万柏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柏林区委、区政府在基地为傅昌旺立了碑。“昌旺精神”光照后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