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日报】东曲矿原煤场地封闭工程:煤矿环境治理的“绿色”标杆

1.png

从太原走太古高速一路向西,穿过十几公里的隧道,就到达了古交市。古交以煤闻名于世,可多年来却饱受煤炭开采带来的污染之苦。在外人眼里,“脏乱差”似乎成为古交的标签。但当我沿着滨河南路向东曲矿进发的路途中,印象中的“脏乱差”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的美丽景象。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变化?

走进东曲矿矿区,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西山煤电集团东曲矿位于古交市的东大门,距离古交高速口只有几公里的路程。矿办公楼紧邻滨河南路,其后便是广阔的矿区。曾几何时,矿区“晴天一身煤灰,雨天两脚煤泥”;如今,矿区绿篱缠绕,绿树婆娑,仿佛花园一般,“绿色矿区”建设成效显著。

让“绿色矿山”梦想照进现实,源自一张“膜”。

气膜封闭,解决“最头疼的事”

东曲矿办公区东部,是原煤储存场地。过去,几万吨原煤曾在这里露天存放。每当刮风下雨,不仅煤灰飞扬,还会有煤污水带来的污染。曾经与煤场为邻多年的长峪沟村村民,对此有着切肤之痛。“那会儿,村民隔一段时间就来找我们,严重的时候还会堵门,处理这些事让大家都很头疼。”想起多年前的一幕,煤场负责人王贺军至今历历在目。十多年前,为了改善煤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东曲矿建设了挡风抑尘墙,极大地解决了污染问题。2018年,随着我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对东曲矿煤场污染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寻找挡风抑尘墙的升级品迫在眉睫。

 “因为我们煤场形状特殊,无法采用管桁架封闭法,加上气膜封闭的诸多优点,所以最终选择了气膜封闭的办法。”王贺军说。经过半年的施工,投资1520万元的气膜封闭工程在东曲矿原煤场完工,煤场实现了全封闭。

煤场全封闭有何好处?古交市环境监察大队东曲中队中队长李玮用两个数字给出了直观的答案:“气膜煤仓可截留约99%的无组织扬尘,经过配套的雾炮降尘系统,可实现煤尘抑制率90%。通过封闭工程,大幅改善场区周围的环境,保护矿区职工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避免产生由于雨水冲刷产生的大量煤污水。”

一张气膜,内外“冰火两重天”

在王贺军的带领下,我们先后穿过两道自动卷闸门,进入了气膜封闭的内部空间。时值正午,光线很好。举目四望,一座绵延数十米的煤山分外醒目。煤山之上,白色的气膜覆盖了整个天空。半空中,一条长廊自上而下延伸到地下……

“整个气膜高度约30米,封闭面积近万平方米。气膜煤仓的上半部分由六块高强难燃膜材拼接而成,室内透光率达10%。这样,白天在内部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照明。气膜外部通过钢网索进行拉升和固定,下部分的基础及挡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室内膜结构下缘与混凝土挡墙进行锚固后形成了密闭空间。”提起气膜煤仓,同行的东曲矿环保科副科长谭红霞如数家珍。

气膜煤仓并不是简单的一封了之,与之配套的是高科技的管控系统。通过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监测排放系统,可以将内部环境信息直接反馈到远程控制系统,自动进行风量切换,降低了煤尘浓度,改善了室内作业环境,降低了煤尘爆炸风险。同时,室内周边布有钢制消防栓箱及消防管网。除尘设施采用四套雾炮除尘设施,根据室内粉尘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喷雾除尘。

站在硕大的封闭煤仓中央,闷热潮湿的空气中充斥着的原煤味道,与外界清爽干燥的空气形成“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可想而知,气膜封闭工程给东曲矿职工和周边百姓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煤仓之下,另有“玄机”

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东曲矿开采的煤回收率低,市场不看好;而几公里之外的古交电厂,正急需大量低热值原煤和燃用中煤,东曲矿和古交电厂堪称最佳拍档。但是,如何把东曲矿生产的煤运到电厂让人头疼:汽车运输,必然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皮带运输,建设走廊要大量占用土地。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西山煤电集团和东曲矿大胆决策,斥资5亿多元,建设了全长8447米的东曲矿——古交电厂地下运煤通道。这条运煤通道的中转站,就是气膜封闭的原煤场地,而气膜煤仓半空中的长廊,正是运煤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站在干净整洁的气膜煤仓外你很难想象到,每天通过地下运煤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古交电厂的原煤竟有近万吨之多。“通道采用长距离皮带机和全封闭的地面皮带栈桥,将东曲煤作为燃料输送至古交电厂,每个转载的环节都安装了专业除尘设备,运煤过程会喷雾降尘,做到地面无污染,地下控污染,在不占用土地的基础上,每年将300多万吨东曲煤运往古交电厂。”谭红霞说。据统计,项目自2013年投用以来,总运送量达1300余万吨,彻底消除了汽车运输原煤过程中煤尘、尾气、噪声等污染,还实现了煤电联营——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东曲矿还在地下运煤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煤矸石的处理办法。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矸石从井下和煤炭一起运出,经选煤厂洗选加工后产生的煤矸石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需要花大气力治理,成为煤矿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经前期调研、反复论证,东曲矿在全省试点推行矸石返井充填工程。通过建立“地面洗选——井下回填”一体化排矸充填系统,实现矸石井下处置,开创了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截至目前,井下已完成巷道掘进约1930米,为总掘进量的84%。地面内径15米、高48米、容量5600立方米的洗矸仓,正在滑模施工,相关配套工程也在加紧建设,预计年内建成试运行。届时,东曲矿将逐步成为地面不建矸石山、无矸石外排的生态开采示范矿井。

由“黑”转“绿”的启示

山西是煤炭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输出的煤点亮了全中国一半的灯。然而,在创造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也承受着煤炭开采污染环境带来的切肤之痛。如何让煤矿生产实现由“黑”转“绿”?东曲矿的做法,提供了一条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

作为紧邻古交市中心的大型煤矿,东曲矿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没有给古交市的生态环境添堵,反而增色不少。气膜全封闭原煤储藏场、地下运煤长廊、煤矸石回填……每一条治“黑”的措施,都展现出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的社会担当。

除了治“黑”,东曲矿还在积极增绿。按照“以绿为主、绿中求美、园林点缀”的构想,根据矿区整体规划、土壤气候条件及环保等要求,东曲矿多年来种植各类树木花卉30余种,矿区绿化面积约8.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85%。东曲矿在治理煤炭开采污染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采访中得知,东曲矿已于近期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公示名单。这份国字号的殊荣,也许正是对东曲矿人坚持绿色发展的最佳褒奖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