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让职工享有高品质的生活。当前,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以企为家,对职工而言,不仅只是有一处容身之所,更重要的是要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斜沟矿不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生动实践,把改善职工住宿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为职工筑就广厦千万间,圆职工高品质生活梦想。
提升“家”的温度——接家人到矿一起住
什么是家?家,是你不管离多远都心心念念想回去的地方,是你一想起就笑意盈盈,心里暖暖的地方。
时至仲夏,暑气已浓。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欢声笑语不断传来,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杜晓伟和爱人接爸妈和孩子到矿住的第三个年头。杜晓伟和爱人是该矿的双职工,他们所住的宿舍是双职工公寓,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不仅环境优雅、舒适宜居,更能满足他们将父母、孩子接到矿区一同住的需求。每到寒暑假,和矿上其他双职工一样,他们都会把一家老小接到矿区团聚。
“和我们市里一样,根本不觉是来到山沟里,环境真不赖。”杜晓伟的父亲说道。起初听到子女要接自己到矿时,杜晓伟父母是迟疑的。直到他们亲眼见到矿区,怕“环境差、住不好”的思想疙瘩这才解开。与想象中尘土飞扬、满山荒芜的景象大不相同,该矿的生态环境日渐改善,放眼望去矿区满目苍翠、空气清新,依山而建、傍水而起的楼宇错落有致,一条条绿道连接办公区域和住宿区域,曲径通幽、步移景异。不仅室外风景如画,室内更舒适如家。该矿不断改善职工住宿条件,在职工公寓安装了空调、热水器,为职工配备了免费的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让职工举手投足间便能享受到便利。“我们老两口到矿上和孩子一起住,啥也方便,住的习惯,住的安心。”杜晓伟的母亲说。
“年年来,年年都有变化。”两位老人感慨。今年该矿对职工公寓进行美化亮化,统一粉刷了公寓楼外墙,还为每户公寓更换了不锈钢窗栏。越来越多的职工家属来矿区避暑,小区里老人带着孩子乘凉,广场上老人们红红火火结伴起舞,好不热闹。“上有父母颐养天年,下有儿女膝下承欢,这才是家,矿区就是我的家。”杜晓伟语重心长地说。
打造“家”的品质——免费喝安心水、健康水
来到公寓前,新安装的直饮水机十分引人注目。在矿区安装直饮水系统是该矿今年工作会上提出的民生实事之一。长期以来,该矿职工饮水以自来水、桶装水为主,存在不健康、不安全、取水不方便等困难。今年该矿在完成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用最短时间购置,在大井职工公寓1-6号楼、小井职工公寓、幼儿园、福利楼等处安装了9套直饮水设备,还为南山大型净水设备更换了滤芯等耗材,安装了540余个直饮水龙头,实现了“纯水入小区、纯水到楼层、纯水进家门”的梦想,实实在在地方便了职工。
新安装的直饮水机内置多级过滤系统,能有效去除水中细菌、病毒、水垢,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过滤出来的水口感好,安全又健康。
正在取水的职工降宾宾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到个人经营的商店买水,一桶18升的水需要8块钱,每户按一周用2桶水算,一年算下来需要800多元钱,现在可好,我们喝得全是免费的纯净水了。”降宾宾笑着说。
“要及时更换滤芯,做好直饮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职工时时都能喝上达标干净的水。”该矿党委书记、副矿长刘富强在调研基层工作时说。
增加“家”的仪式感——新里新面新棉花,矿区就是我的家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由于该矿职工远离本部,常年驻外工作,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宿舍工作和生活,卧具的好坏成了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职工宿舍床上用品易损耗,该矿近日又给全矿职工配发更换了3000余套被褥和6000余套床上用品。
“新里新面新棉花,矿区就是我的家!”刚领到床上用品的杨帆喜笑颜开。“常年在井下阴暗潮湿的环境工作,工人们的床单被褥需要及时更新,睡个舒服觉人们才更有精力和体力干好安全活。”崭新的被子、褥子、枕头、枕巾和床上用品三件套,不仅让职工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合理调配,环境变得更加美观和谐,让人身心愉悦、放松舒缓,而且在夏季还能有效地防虫止敏。换上新装的宿舍整洁亮堂,职工的睡眠质量高了,心情也更好了。
抚今追昔,多年来矿区日益变迁的住宿环境从侧面也反映了企业改革和个人成长的发展历程,由此也可以感受到该矿职工“身在斜沟、心在斜沟;干在斜沟、住在斜沟;工作在斜沟、创业在斜沟;启航在斜沟、成长在斜沟;奋斗在斜沟、圆梦在斜沟”与企业共发展的大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