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日报】冲锋号已吹响 立足资源集聚优势 太原打造成全国能源革命创新高地

image.png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选煤厂(资料图)  邓寅明 摄


开栏语

2017年、2020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山西,对山西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具体要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太原经济社会各领域狠抓贯彻落实,奋力开创新发展格局。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奋进步伐始于足下。为了镌刻太原人民聚力奋斗的铿锵足迹,营造全市上下以澎湃热情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舆论氛围,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牢记嘱托 山西答卷·太原篇”专栏,重点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举措,以及在能源革命、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三产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等十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成效。

以太原案例重温领袖嘱托,以太原故事书写山西精彩。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品读在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太原担当、太原贡献,见证太原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太原篇章。

一键启动18507智能采煤工作面采煤设备,厚约1米、重约1500吨的煤层随之滚滚而下,被输送机源源不断运往井外……7月19日,马兰矿综采二队职工李波,在井下娴熟地远程操作着采煤设备。“以前一个班下来,浑身黑黢黢的。现在连脖子上的毛巾都是白生生的。”采煤工作面实现智能化以后,比传统工作面效率提高近70%,单班作业人员由原来的12人减至5人。

今年1月至6月,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生产原煤2575万吨,完成计划的102.7%,同时圆满完成上半年的能源保供任务;发电100.54亿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01.6%;实现利润80余亿元,创历年最高水平。

“晋煤点亮全国一半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太原立足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力争到2025年,打造成全国能源革命创新高地。能源革命冲锋号已经吹响。

矿山开采逐绿行

两公里多长的蓝色管道走廊蜿蜒山间,源源不断地将粉煤灰输送至山顶,注入400多米深的地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如此壮观。这是屯兰矿“采动覆岩离层区注浆充填技术”的实施场景,该技术可将固废巧变产业“新宠”,实现“吃灰吐煤”的双赢效益。

煤矿绿色开采是新型煤炭工业的主攻方向。我市煤炭行业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聚焦绿色开采,与各大院校、科研单位协同联手,展开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广泛推广应用无煤柱开采、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新技术,实现了矿井由“黑”变“绿”。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破坏,我市自2019年起试点推进煤矿绿色开采。东曲矿矸石回填至井下,实现“产矸不见矸”的同时,增加原煤回收,延长矿井寿命。屯兰矿井下水清污分流、循环利用技术,每年节约费用472万元,该矿的矸石破碎车间实现了让排矸过程“矸石不露天、不落地”,每年可节省人工、运输费用约60万元。

绿色开采,智能化是趋势。如今,西山煤电的机器人煤流运输走在了全国前列,机器人值守得到推广应用,机器人巡检成为常态。一键启动的自动化采煤设备轰鸣运转,煤块沿着煤壁纷纷落下,坐上运输机,源源不断奔向地面;履带“保姆车”穿梭在逼仄弯曲的巷道里,轻松运送大量物资;5G大倾角盾构机的运行、操作、监控高度自动化,2名操作人员就能完成传统爆破掘进队8倍的工作量,创造了单月掘进总长度541米的全国纪录……截至目前,西山煤电已建成超百万吨工作面7个、智能综采面13个、智能掘进面19个,单产量同比提高了3.94%。到“十四五”末,我市有条件的矿井入井人数将控制在100人以下,大型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

 迎峰度夏保供应

7月18日下午2时,官地矿供销科科长景建清背起工具包,里面是钳子、扳手,带领加固组的同事,顶着火辣日头,来到作业现场。他们的任务是,对已装满电煤的24节车厢,逐一检查和加固。“这是开往广东的运煤专列,路途遥远,需要仔细固定密封好车厢、车门,把咱山西的煤一块不落地运出去。”景建清抹了抹汗水,继续埋头检查……6月、7月,我市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期,官地矿全力以赴打赢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攻坚战,6月生产原煤30万吨,比上月增加4万余吨。

今年5月,山西焦煤接到省委、省政府应急保供任务后,坚定扛起国有煤炭企业的责任担当,满出力、多产煤、快运煤,掀起了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热潮。西山煤电的各个矿井,根据下达的保供任务,依靠科技赋能、精益管理,坚定担起增产保供的重任——东曲矿为提高生产效率,加大了早班检修人员数量与检修效率。检修队员人在井下,可以与地面的工程师团队实时连线,快速解决疑难问题;西铭矿选煤厂24小时不停工,职工守在皮带机旁,严把煤炭质量关,把混在里面的矸石、杂物一一捡拾干净;山西焦化质检中心煤焦检验科焦采制样组的采样员们,每天行走19个采样点,背负样品500余公斤,来回往返10余公里,只为严把煤炭质量指标关……

7月5日,山西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实施《山西省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方案》。我省将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切实承担起煤炭生产供应保障责任。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方式增加煤炭产能产量,今年比2021年增加1.07亿吨,全年达到13亿吨,力争2023年比今年再增加5000万吨。

清洁能源逢其时

时值盛夏,张北坝上草原天高云淡、绿意盎然。一架架白色“大风车”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铺陈。巨大的叶片如展翅大鹏,舞动飞转,风能即时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等地。

今年5月,集低成本、高发电、高可靠性、扩展性强、运输和吊装便捷等优势于一体的太重集团首台4.5兆瓦机组,在张北草原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太重新能源装备跨入陆上低成本大功率新阶段。

近年来,我市能源供给体系正由单一煤电向煤层气、光伏、风电等多轮驱动转变。2020年,中电投古交岔口一期风电项目、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新能源项目建成并投运,全市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02万千瓦。截至2021年底,我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至107.69万千瓦,其中风电34.23万千瓦,光伏发电55.6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含垃圾)14.9万千瓦,水电2.88万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围绕节能环保、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等领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在太原立项建设“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大型气化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其中,山西大学“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煤与煤层气绿色清洁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我市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先进储能等领域,瞄准“卡脖子”难题,取得了27个攻关项目立项,并在低渗煤层煤层气增产技术、煤基石墨烯电容碳及其复合材料批量化制备等重大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煤海之上,锦绣太原,天空湛蓝,印证了碳减排之变。在这片孕育着能量的土地上,以绿色、低碳、多元、高效、智能为方向的新一轮能源变革蓬勃兴起。

能源革命大军,正纵横驰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