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吹绿了青山、吹艳了花朵、也吹响了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古交电厂“双碳”路上逐绿前行的号角。
近日,古交电厂再次顺利通过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年度大考,交出了“盈余碳配额150万吨、创造价值近亿元”的优异成绩单。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支求真务实、专业敬业的团队——古交电厂发电管理部碳资产管理团队。
摸石过河 搭建体系
2021年7月,在我国碳排放结构中占比最大、降碳压力最大的发电行业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因其稀缺性、流通性被赋予了商品属性,成为一种新型资产——碳资产。碳资产管理得当,能降本增效、保值增值,反哺企业;反之,则可能产生碳负债,需用真金白银购买第三方碳配额,增加运营成本。
作为总装机容量3120兆瓦,年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的古交电厂来说,碳资产管理“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首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国家政策,健全完善碳资产管理体系,理顺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与流程……”深深感到碳资产管理“建章立制”任务急迫的发电管理部部长刘泽军说。团队成员破题开路,结合各自分管工作,深入研究生态环境部下发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等规范文件,只用一个月就编写完成第一版《碳资产管理办法》。《办法》不但确定了碳管理专门组织架构,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责,还建立碳排放相关数据报送、排放核算及文档保存体系,填补了碳资产管理上的空白。因其“注重基础,强调应用”,成为公司发电系统部门内重要参考性文件。
摸清家底 精益管理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上,全面摸清“碳家底”,是古交电厂绿色发展迫切需要迈好的第一步。
作为全国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电厂,全厂六台机组全年消耗低热值煤约850万吨,且来煤结构多元、煤种复杂。以配制月度缩分煤样为例,如果因操作不规范导致配煤误差超0.001克,偏差1%,将影响公司碳资产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团队交叉验证全厂十几台煤质化验仪器的原始数据和记录台账,确保全年1万多条煤质分析报表,近20万个数据准确无误。
“煤炭化验采样制样工作至关重要,仅电厂三期两台机组每年要对5000多个入炉煤样的热值、硫分、水分、灰分等数据进行化验分析。”古交电厂三期化验室负责人张丽红介绍。碳资产管理团队定期开展采制化人员业务培训,形成了从“采样—制样—化验—数据审核上报—完善相关台账”的基础操作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关口计量的合法性,延展了数据链完整性。2022年3月,发电管理部专工焦宏伟,在数据比对中发现检测中心出具的数据与电厂交叉互检数据异常,经过反复核对,电厂增盈碳配额6.4万吨,挽回经济损失384万元。
数智支撑 点“碳”成金
传统火电企业碳排放量的核算需要从燃料信息系统、生产系统、经营系统等多个系统取数,存在人工核算时效性低、准确性不高等问题。
项目团队以2022年3月至8月的内部碳盘查数据为依据,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合作,探索打造出古交电厂数字化碳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包括碳核查、碳目标及碳资产在内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了碳资产管理效率。
按照现行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火电企业的供热量越多,分配的碳配额资产就越多。碳管理项目团队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精准测算电厂供热量,提出技术改造指导,挖掘碳配额潜力,提高了碳配额额外收益,降低了碳排放履约成本。
目前,古交电厂煤电机组已全部实现“三改联动”目标,供热能力达2600万吉焦,占到了我市集中供热面积的三分之一,替代了供热区域内321台分散燃煤采暖锅炉,每年节约标煤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8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3万吨,减少粉尘2.9万吨,为改善省城的空气环境质量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