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奋进西山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第一至第九次党代会巡礼

从1956年召开的中共西山矿务局第一次代表大会,到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第十次代表大会,68年于一段历史而言,江河巨变,惊涛骇浪,寄蜉蝣于天地,终成沧海一粟。68年于一个企业而言,劈波斩浪,起落沉浮,福佑土地一方。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每一次党代会都有时代的烙印和西山人的记忆。

艰苦创业破千万

(一)

西山煤电是个老国企,在不少人的口中,还是会称它为西山矿务局,当前正在建设的地铁一号线,有一站也将以西山矿务局命名。

1956年对西山而言,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在年初,1月1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厅和煤炭工业部太原煤矿管理局协商同意,报国家计委批准,将西山煤矿和西铭焦炭厂合并,成立西山矿务局,这就是今天西山煤电的前身。另一件事在年末,12月27—29日,西山矿务局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20名,列席代表30名,代表全局1822名党员。

大会的主题是组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会审议通过了《为在全局范围内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保证提前和超额完成1957年国家计划而努力》的报告,以及《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关于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保证提前和超额完成1957年国家计划的决定》。

建局这一年,原煤的年产量184万吨,这个数字在67年后的今天看来,甚至比不上一个千万吨采煤队的首季产量,但在当时,那时的中国正奋力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而煤炭就是当时燃起工业国的火种,老一辈西山人那种“出大力、流大汗”的吃苦精神,在那个年代里随处可见、闪闪发光。

第一次党代会开完没几天,便进入了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刚成立的西山矿务局不但要为国家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冲刺,而且要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做好准备。这一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关于加强煤矿领导,发挥生产潜力,增产煤炭和大力节约用煤的批示中指出:“西山煤矿经过整风运动,不仅改进了领导,而且挖出了混入工人队伍中的坏分子,揭发出流氓、偷盗、吃劳保、煽动闹事告状等小集团九个,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人群众的觉悟,该矿的工人出勤率已达到90%以上,产量已经由7月份平均日产量6467吨提高到10月份的8000吨,并且提出可以超额20%来完成今年的国家计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68年前同样适用,西山矿务局成立后,依靠科技进步,经过努力,矿井生产逐步实现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过渡,先后引进装煤机、截煤机、康拜因采煤机、耙斗装煤机等设备,在生产装备上,西山矿务局并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还仿制攉煤器,试制了全国第一台离心式装煤机,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并且形成了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勇争先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1959年,在全国煤炭成本主要指标红旗竞赛运动评比大会上,西山矿务局获“大面积高产局”称号。1960年原煤炭产量为524.9万吨。

(二)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1963年8月24—26日,西山矿务局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75名,代表全局2768名党员。大会主题是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动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开展。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干部参加劳动问题的报告》,选出出席太原市党代会代表34名。

在这三年里,白家庄矿二号主斜井改扩建工程竣工;官地矿1号平硐改建工作竣工投产。根据党的调查、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上级提高煤炭产量的指示,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思想的自觉赶不上形势发展,1963年至1965年,原煤年产量保持在350万吨左右,相比1960年的时候,煤炭产量降低了33%。1965年,全国煤炭产量23200万吨,比上年增长7.9%。

(三)

两年之后,西山矿务局第三次党代会于1965年10月20—25日召开。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39名,代表全局3080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大搞企业管理革命化,为赶上和超过全国先进水平而奋斗》的报告。大会听取了关于大庆经验的传达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学习和推广张秉义顶板压力预报经验和宋广来安全监察工作经验的决议》。

1966年,西山矿务局成立“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领导组,受“文革”影响,生产建设发展缓慢。1968 年,原煤产量降到建局以来最低点,仅有146 万吨。同年7月,周总理主持召开全国煤炭工作会议,号召煤矿抓紧生产。西山听从召唤,忠诚见行动,奋力夺高产,在那特殊的年代,西山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坚守初心、多出煤、出好煤,为国家经济正常运转而不懈奋斗!到1970年,原煤产量回升至408万吨。

(四)

受文化大革命持续影响,直到1971年2月,中共西山矿务局委员会恢复。紧接着在3月28—31日召开西山矿务局第四次党代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3名,代表全局3790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作出了《关于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决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越来越急迫的能源需求对煤炭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山矿务局进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这时的西山人释放出空前热情,1976年“文革”结束当年,西山原煤产量只有不足500万吨,到了1980年一跃增加到930万吨。

1980年,煤炭工业部下发文件,确定古交矿区建设5对矿井,局党政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继续进行改扩建,建设古交新区,完成一批矿区配套工程。

1980年,国家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发展生产力,增产超产煤炭。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亲自来到山西,希望当地同志能够接受这个挑战。在会议上,众人都默默无语,没有人愿意发表意见。唯有西山矿务局局长胡富国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郑重立下军令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西山矿务局必将在明年实现产量突破,超过1000万吨。”

于是,1981年是西山人心头难以忘怀的年份,多年的“科技兴煤”战略结出硕果,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1%以上,为突破千万奠定了科技基础;企业领导发出“跳起来摘苹果”的动员令,各级干部扎根一线带兵打仗,以傅昌旺为代表的煤矿工人“地球转一圈,我上两个班”……

25岁对于一个人而言,正是年轻有为、热血沸腾的时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亦是如此,人若自助天必助之,西山矿务局迎来了一个辉煌时刻。经过广大干部职工们奋勇拼搏,1981年年底,西山矿务局生产原煤1003万吨,突破千万大关,树起企业煤炭生产史上的一座丰碑。1985年生产原煤1262万吨,这一壮举,让西山矿务局荣登山西省八大煤炭基地的宝座,跻身全国千万吨大局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亲临现场,为古交矿区第一矿西曲矿投产剪彩。当李鹏总理得知西山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恪守环保与矿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的“三同时”原则时,高兴地把西山人这种品格称之为“古交精神”。

 至此,西山初步完成了艰苦创业,在此期间,初步完成了前山矿区产业布局,古交矿区建设拉开帷幕;矿井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安全状况有了根本性转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