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报】马兰矿支架巡检工张浩伟成功转型为“脑力劳动者”

006.png

2024年,作为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智能化工作面第一批支架巡检工,张浩伟有了新技术傍身——会调试智能化电液控支架、会编写动作程序代码。“成功转型为‘脑力劳动者’。”他笑着说。 

4年前,张浩伟转岗到综采工作面,恰逢马兰矿新建智能化工作面。他也因此成为矿上第一批支架巡检工。而在这之前,这个岗位叫拉架工。 

平日里,张浩伟总与好友杨永胜坐一起,唠一唠工作。杨永胜以前干的就是拉架工。拉架工做些什么?采煤机不断前进截割作业,杨永胜要在支撑顶板的众多支架中穿梭紧跟,不停地收升护帮板、提拉支架、推溜子,每班都忙得满头大汗。

杨永胜说:“每个支架装有十几个手柄,一个动作需要至少5公斤的力度,一个班下来基本要重复数百次动作。关键还得时刻提防顶板,以免磕手碰脚。”杨永胜总对张浩伟说:“你现在可享福哩!”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如今,智能化建设让这一岗位大变了样。支架自动跟机移架,手柄变成了遥控器,张浩伟远远站在一旁,动动手指就能在安全环境下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工作变轻松,但也让张浩伟产生了一些“烦恼”。智能化新设备、新技术使他不得不更新知识、重新学习。而且智能化还解放了多余的人力,昔日一班3名拉架工,如今缩减为1名支架巡检工。“这意味着每名支架巡检工都得能独当一面。”张浩伟说。

今年,张浩伟看了不少关于智能化电液控支架的专业书籍,参加了好几次专业技术培训。他甚至把厂家设备说明拿回家整宿整宿地研究。“遇到高瓦斯工作面,电液控支架需要怎么遥控?”“遇到断层,支架动作程序如何进行编码调整?”“怎样调试支架传感器,让其敏感性更强?”……张浩伟在操作中找问题,又回到书中找答案。

眼下,马兰矿智能化矿山建设还在持续迭代和更新升级。越来越多的职工正在经历着类似张浩伟的转变。张浩伟和大伙儿一起分享着转型经验,带动更多的职工重塑认知、提升技能,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煤矿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