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井下作业现场,纵横交错的钢丝绳曾是综采工作面设备拆除运输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这些承载牵引力的钢索,因易磨损、断裂,成为威胁作业安全的“隐形杀手”。如今,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18505综采工作面的拆除现场彻底告别了这一景象。通过工艺革新与装备升级,该工作面成功实现拆除全程“去绞车、去绳化”。
破题:传统工艺的安全困局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拆除,既是保障矿井生产接续的关键环节,也是安全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过去,支架抽架、调向高度依赖绞车钢丝绳。作业人员需在架间反复摘挂钩,将钢丝绳穿过掩护支架上的导向滑轮,连接待撤支架。这种模式工序复杂、效率低,还潜藏着致命风险——钢丝绳一旦因老化、磨损或过载断裂,瞬间释放的巨大反弹力如同“钢鞭”,极易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绳来绳往”的操作流程,一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
解题:技术创新构建“无绳”体系
为从根源上化解安全难题,马兰矿在18505工作面拆除中,创新应用“无绳化”工艺体系,核心突破体现在两项关键技术。
支架自牵引抽架技术实现了“外牵引”到“自驱动”的转变。通过高强度矿用圆环链,将待抽支架的推拉油缸与掩护支架底座连接。操作人员在安全区域远程操控油缸伸缩,即可利用掩护支架作为支点,驱动待抽支架自主外移,配合铲板车完成调向作业。针对圆环链摘挂环节,专项设计全封闭卡槽护罩,既简化操作流程,又杜绝连接部件意外脱落的风险。这一变革彻底摒弃钢丝绳与导向滑轮,将作业人员从危险区域全面撤离。
一体化铲装搬运技术让设备装运环节风险归零。配套使用的WCJ40E铲板式搬运车自带大拉力液压绞车,可直接对调向完成的液压支架进行铲装、运输,实现“铲—装—运”一体化连续作业,流程无缝衔接,效率大幅提升。
成效: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去绳化”工艺的落地,带来安全与效率质的提升。
本质安全水平实现提升。彻底消除钢丝绳断裂、滑轮脱落等重大风险源。圆环链较传统钢丝绳连接强度大幅提升,设备运动部位全覆盖的防护装置,将机械伤害风险降至最低。
作业效率显著提升。省去挂绳、换绳、固定滑轮等多道工序,单班作业人员从11人精简至6人,创下ZY8000/25/50D型液压支架日拆架12架的单日最高纪录。
截至目前,18505工作面已应用该工艺安全高效地完成了21道液压支架的拆除工作,现场实操验证了新工艺“稳、快、安”的显著优势,为矿井后续工作面拆除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