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铭选煤厂青年攻关:小改造创效4500万

在选煤行业,同样一吨原煤,如何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价值最大化,是每个选煤厂的核心课题。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铭选煤厂的青年技术团队,凭借智慧与勇气,通过一次次成功的技改攻关为这一课题交出了出色答卷。

直面问题,青年担当勇亮剑

6ff53873bc18dff3f1de8cc500eb961a_副本.jpg

随着井下开采深入,原煤中细粒级含量持续增加,大量细粒级原煤在洗选过程中直接进入浓缩压滤系统,作为副产品排出,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精煤产品灰分偏低,出现“质量过剩”,精煤与煤泥的发热量普遍高于指标要求。

“简单说,就是好料没用好,设备还有潜力可挖。”主洗车间生产一队技术队长李浩宏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位青年技术骨干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联合各专业青年同事,组建《煤泥减量化与提高精煤产率的研究》攻关项目组,靶向破解难题。

巧思破局,小改动解决大问题

99637853623ec7200b1b63172e2929fd_副本.jpg

“提高产率需要增加设备,但场地有限,成本太高。”
“能不能在现有工艺基础上优化?”

项目组反复研讨后,终于找到突破口——对原有的3203分级振动筛进行改造,更换为3mm、40mm两段式交叉筛。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动,实则蕴含着大智慧。它让部分细粒级原煤在入洗前就被精准筛分出来,符合质量要求的直接配入精煤销售,实现了“不洗而选”,既节约洗选成本,又缓解系统压力。

煤泥利用的关键在于水分控制。项目组骨干徐光泽通过多次试验,摸清了煤泥水分与发热量的关系,为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经过大量调研比对,团队最终引进高效单室进料空气穿流隔膜压滤机,成功将煤泥水分控制在合格范围。

效益落地,真金白银显成效

a0ea3780fe6ab614314fb9357c590ae0_副本.jpg

该项目投运后,多重效益逐步显现:重介质悬浮液黏度降低,压滤机负荷减轻,设备投资与运行成本同步下降。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在168.8万吨精煤年产量基础上,实际年掺配量达15.32万吨,创造经济效益4596万元。通过优化交叉筛分效率,进一步降低洗选成本约900万元。设备升级后,浅槽交叉筛更换项目实现月均效益提升340余万元,全厂综合效益增幅达5.28%。

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选煤厂对青年创新人才的持续培养。党总支书记、厂长高瑞冬始终倡导“为青年搭台子、压担子,在试错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推动形成技术攻关与人才成长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近日,该项目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提质增效”青年创新大赛中荣获地面板块冠军。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成果的肯定,更是对西铭选煤厂人才培养机制的有力验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