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矿:系统优化“拧”出亿元效益

井下运输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25分钟,采区工作面从8个精简至6个,通风系统改造年节省超1500万元……今年以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以系统优化和技术升级为抓手,推动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走出了一条“技术驱动、系统增效”的集约发展之路。

综采工作面 (2).jpg

采区合并重构生产格局,节约投入逾亿元

“过去采区分散、系统复杂,不仅效率低,成本也居高不下。”马兰矿生产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将南二、南六、南七三个采区合并为西翼大采区,矿井实现了系统性“瘦身健体”,直观体现在:减少系统工程巷道3000余米,节约成本4000余万元;建成6个180万吨以上大工作面,减少巷道掘进6400余米,节约投入4000万元;减少搬家倒面2次、安拆作业4次,节约1290万元。

综采工作面.jpg

此外,主运系统优化将皮带巷从岩层施工改为沿煤层布置,减少岩巷工程110米、溜煤眼8个,节约资金840万元,并实现原煤运输“无缝衔接”,彻底告别“断点堵点”。

打钻.jpg

生产格局的重构不仅体现在资金节约上,还体现在放眼未来的灾害治理上。利用南翼泄水实施跨采区瓦斯抽采与水文疏放,马兰矿实现灾害治理“超前一步”——钻孔进尺44.3公里,抽采瓦斯871万m³;疏放采空区积水55万m³;灾害治理衔接时间提前8个月,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奠定基础。

通风系统“精准控风”,年节支超1500万元

密闭.jpg

“封闭采区不是简单‘关门大吉’,而是系统优化的重要一环。”通风技术人员表示。2024年以来,矿井完成南七、北三等5个采区的整体封闭,施工密闭189道,封闭巷道24公里,节约无效用风量5400m³/min,年节约设备维护、排水等费用1160万元。

主扇.jpg

通过调整主扇运行角度、降低系统负压,马兰矿通风系统全年节电31.2万度,节约电费15.68万元。四季度北翼封闭后,预计年再节约348万元,实现“风量精准匹配、能耗有效控制”。

辅运系统“无轨化革命”,效率提升72%

“以前是轨道绞车‘接力跑’,现在是胶轮车‘一站到底’。”一位运输队职工感慨道。马兰矿推进辅运系统无轨化改造,将原有胶带机大巷调整为胶轮车巷,实现“一站式连贯运输”,单趟运输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25分钟,效率提升72%。

胶轮车在巷道中行驶.jpg

此外,马兰矿还将南五下组煤无轨化改造,彻底告别多段转运模式,实现井上下30分钟直达,年节约配件与运维成本360万元。

供电系统“加减乘除”,回收复用成效显著

井下变电所.jpg

在供电系统方面,马兰矿打出“组合拳”——做核心装备“加法”:升级变频器与电控系统,提升运行可靠性;做系统结构“减法”:撤并3座变电所、1个泵房,年节约电费及运维成本186.2万元;做资源利用“乘法”:回收动力电缆77.6公里、小线158公里,检定复用节约678.84万元,修理复用节约202.64万元。

永磁电机.jpg

从采区设计到通风系统,从运输方式到供电网络,马兰矿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全链条优化,实现“投入做减法、效率做乘法、效益做加法”。正如矿调度中心负责人所说:“每个环节的细微改进,叠加起来就是效益的质的飞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