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机电厂的生产车间里,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口诀,正将抽象的安全规程转化为工友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
口诀从一线来,字字戳中安全要害

编制贴合实际、便于执行的口诀,是机电厂“手指口述”落地的第一步。各车间、各岗位由班组长、安全员带头,结合作业环境、设备特性和操作风险,重新辨识危险源,梳理安全关键点。随后,车间管理人员将这些安全要点,凝练成简洁明了、指向明确的口诀。
运输机车间率先拿出了样板。纵观各车间的成果,这些口诀都直击安全要害:辅运车间叉车工的“证件齐全先核查,机油水位无偏差,轮胎刹车均完好,货叉无损防护好”,四句口诀覆盖作业前检查的核心要素。支架修理钳工的“拆卸销轴站侧面,拆立柱前需吊稳”,精准锁定吊装和拆卸作业的风险关键。这些来自一线的“定制化”口诀,有效解决了因老师傅年龄偏大、新上岗工人经验不足带来的规程记不住、记不牢的难题。
口诀融入日常,让安全确认成为习惯

标准制定后,关键在应用。各车间将“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口诀纳入“每日一题”“每周一课”和班前会的学习内容,通过反复学习、抽考巩固,让工友们记熟记牢。厂安全管理部不定时深入现场抽查考核,确保不是“纸上谈兵”,让口诀真正走进日常操作的每一个环节。
口诀显实效,工友点赞“安全护身符”

这一做法在职工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反响。“以前操作规程长长一页,记不住重点;现在这套口诀简单好记,作业前念一遍,关键步骤心里就有底了,相当于多了道‘安全护身符’。”运输机车间组装钳工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金工车间一位行车工也深有同感:“‘十不吊规必遵守,指令清晰再动手,下方无人再起吊’,每次起吊前念一遍,能提醒自己克服侥幸心理,习惯成自然,操作更稳当。”
如今,“手指口述”已在机电厂各车间广泛推行。它促使职工在作业中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完成主动安全确认,将安全制度转化为行为习惯,为预防事故构筑起一道坚实的人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