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井下运输装上“安全导航” ——西山煤电青年搭建起辅运在线管控平台

微信图片_2025-10-30_154343_560_副本.png

“以前下井前得对着图纸琢磨半天,才能理清运输线路和作业重点;现在打开平台,哪个采区在作业、胶轮车走到哪、线路压力怎么样,井下运输、人员和封闭现状一目了然。”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生产技术部,一级专员成建国指着屏幕上的可视化界面,向笔者展示着东曲矿井下辅助运输的实时动态。

不久前,这套由公司青年自主搭建的“矿井辅运系统在线监管平台”,在公司“提质增效、青年创新”大赛中斩获地面板块二等奖。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一群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攻坚克难,用数字化技术破解井下运输安全难题的奋斗故事。

微信图片_20251030164718_76_293_副本.jpg

“最初萌生这个想法,是因为公司各矿井辅运系统繁杂、运输方式多样,管理难度大。”成建国介绍,近年来煤炭行业接连发生多起井下辅助运输事故,给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也暴露出传统管理模式在安全管控上的明显短板——监管精度低、响应实时性慢。西山煤电下辖23个生产矿井和1个基建矿井,辅助运输体系复杂多样:本部矿井多为多水平联合开采,涵盖电机车、卡轨车、胶轮车等多种运输类型,线路复杂且点多面广;整合矿井则存在辅运设备落后、管理理念薄弱等问题,提升辅运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2023年,公司领导深入调研各矿井辅助运输情况后,提出了管理提效、技术创新的破局方向。生产技术部与机电部随即响应,联合组建专项开发团队,深入分析现有管理痛点,提出自主开发“矿井辅助运输系统在线监管平台”的设想,希望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破井下运输管理的僵局。“最开始想采用帆软软件搭建框架,但18万元的授权费让我们望而却步。”成建国笑着说,最终团队决定自己动手,采用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从零搭建前端大屏框架与后端数据服务体系。

ScreenShot_2025-10-30_164325_805_副本.png

“平台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上下贯通、精准管控’,在公司和矿井两级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成建国介绍,公司层面可实现设备、人员、作业进展的实时集中监管,同时支持项目跟踪、能力评价、规范查询等功能;矿井层面则集成七大核心能力,包括在线监测、视频查看、信集闭系统调取、多维度预警、工程节点量化、专项作业监管及AI智能识别,能有效防范人员违规闯入等风险,让安全管控不留死角。

开发过程中,难题一个接一个。团队从手绘界面UI草图起步,逐一梳理业务逻辑——大到运输线路的可视化呈现,小到每台设备的检测周期预警,都结合井下实际作业场景反复打磨优化。在东曲矿测试阶段,仅数据对接一项就需反复沟通调试多次才能达标。团队3名核心成员都是部门业务骨干,白天要处理日常工作,开发只能利用下班后和周末推进,成建国与机电部郭飞飞负责前端设计和行业规范梳理,东曲矿信息中心孙翔宇扎根现场开展测试,在公司相关部门和东曲矿的大力支持下,团队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每次看到系统更稳定、功能更完善,想到能为矿井安全添份保障,所有付出都值得。”

目前,平台在东曲矿的测试已接近尾声,各项功能均达到预期设计标准。下一步,团队已申请在公司层面部署虚拟服务器,让23个生产矿井和1个基建矿井全面接入平台。届时,管理人员只需轻点鼠标,通过可视化界面就能一键掌握各矿运输模式——无论是斜沟矿的“一站式胶轮车运输”,还是西铭矿的“大巷电机车+采区单轨吊”模式,以及辅运改造进度、车辆掉道原因分析、从业人员信息等内容都能即时查询。

“我们还计划开发手机端应用,让安全监管和管理效率真正装进口袋。”成建国透露,未来平台将实现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井下运输动态,让数字化管控贯穿运输全流程。

微信图片_20251030155206_63_293_副本.jpg

此次在青年创新大赛获奖,对团队而言既是意外之喜,更是前进的动力。“能在比赛中展示项目,让大家看到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心,就足够了。”成建国表示,创新大赛的奖项是认可,但绝不是终点。团队最期待的,是看到这个平台能切实降低井下运输事故率,让每一位矿工都能平安升井,这才是他们攻坚路上最想实现的“提质增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