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铭矿:“终身跟踪制”促抽采材料消耗减半

每一根管路、每一个配件都有自己的“身份档案”,从入库到报废全程可追溯,让物资管理从“糊涂账”变成“明白账”。“2024年抽采区材料、配件消耗合计2351.51万元,2025年1至9月仅784.31万元,降幅超49%!”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铭矿抽采区区长张俊辉指着手中的报表说。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配件、材料终身跟踪制”在抽采领域的深度实践。所谓“终身”,指的是物资从进入矿区到退出使用的全流程周期管理。

西铭2_副本.jpg

数据说话:从“糊涂账”到“明白账”

翻开抽采区的消耗台账,常规钻孔施工及封孔费用从635.3286万元降至432.9370万元,抽采泵及钻机相关配件费用从155.7602万元压减至93.8803万元,D500mm以下管路费用从469.76万元直降到181.9445万元……

“今年光管路就省下116万元!”抽采区主任工程师郭素亮指着《抽采二队抽采管路、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表》说。

该表格详细记录了48700进风顺槽、48700回风顺槽等区域的管路“行踪”:325mm管径管路在高负压系统中拆除、回收、复用均121根;426mm管径管路拆除99根、回收96根、复用96根。

“每一根管路的拆除量、回收量、复用数都清清楚楚,从源头避免‘丢管’‘错用’。”

郭素亮介绍,队里安排专人负责各巷道配件材料的系统性摸排,重点记录“有什么配件、材料、在哪个位置、是否能用”,解决“没能力全回收但能清点”的问题——先明确“家底”位置,后续按需回收及复用,并将摸排结果建立电子档案,形成抽采材料、配件“数据库”。需用配件可通过档案快速查询:输入“多大规格的三通”,就能直接定位到“某条巷道有该旧件”,实现“一查即用”。

 流程聚力:从“散养式”到“闭环管”

“终身跟踪制”的核心逻辑,是为每一件物资建立“身份档案”,覆盖采购入库、领用分发、现场使用、维护检修、报废处置全流程。

采购入库环节,抽采泵配件、传感器等物资必须标注生产批次、质保期,管路还要检测耐压性能;领用环节严格执行“交旧领新”,钻头、密封圈等易耗品交旧率超90%。

“就像给物资装了‘定位器’,”张俊辉比喻,“从库房到井下,再到回收复用,每一步都在账上,实现‘谁领用、谁负责’的责任追溯。”

抽采区还将“终身跟踪”与“钻孔终身负责制”“打钻包机制”“钻封一体化”“一钻一视频”结合,将每一个抽采钻孔视为一项微型工程,从分析煤层地质,钻孔施工设计、质量、维护直至报废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精准核算到单位钻尺与抽采量上,确保钻孔施工全过程透明化监管和责任可追溯管理,实现规范操作,有效控制瓦斯抽采成本。 

西铭1_副本.jpg

全员赋能:从“制度落地”到“形成共识”

西铭矿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经营管控领导组,将回收复用率、费用节约额纳入班组与个人绩效考核:班组回收复用达标,节约部分计入绩效;个人修复贡献突出,按修复价值5%至10%提成。

这些措施让“节约”成为全员共识。抽采区通过“周跟踪、月分析”强化数据监控,每月统计跟踪档案中的复用次数、剩余量、报废原因,与瓦斯抽采总费用压降23%的目标对标,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如今,“查档案再领新”“能复用不采购”已成为抽采区职工的工作习惯。大家主动回收责任范围内的物资,将工作场所当成“家”来整理,曾经的“浪费漏洞”变成了“创效亮点”。

返回顶部